信托公司为什么“刚性兑付”——基于声誉机制的解释

被引:15
作者
蔡英玉
孙涛
机构
[1]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
关键词
KMRW声誉模型; 信托公司; 刚性兑付; 声誉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39 [其他金融组织];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本文在KMRW声誉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监管机构—信托公司—投资者"三方多阶段博弈模型来研究信托公司"刚性兑付"问题。分析认为,由于投资者缺乏识别和定价能力,以及监管机构的准入审批和评级机制,使信托公司可以利用监管机构的"信用背书",在前期通过"刚性兑付"建立声誉,进而在未来获取超额收益,因此"刚性兑付"成为信托公司的必然选择。利用68家信托公司2010-2015年度数据,实证分析发现当期声誉与下一期收益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好声誉能够为信托公司带来更高收益。对此,应当从加强投资者教育、转变监管方式、强化信托公司治理三个方面来打破"刚性兑付"。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9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国金融监管与创新的逻辑 [J].
何佳 .
中国金融, 2016, (18) :12-15
[3]   中国信托公司风险运营效率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来自信托业68家机构的经验证据 [J].
顾海峰 ;
刘丹丹 .
当代经济科学, 2015, 37 (02) :27-36+125
[4]   刚性兑付问题的经济学本质探究及影响分析 [J].
唐彦斌 ;
谢识予 .
商业经济研究, 2015, (04) :71-74
[5]   中国信托业刚性兑付风险及策略 [J].
周小明 .
中国市场, 2014, (23) :23-25
[6]   房地产信托中“刚性兑付”风险及其治理 [J].
程波 ;
高杨 .
法制与社会, 2013, (13) :207-208
[7]   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基于1997~2010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J].
陆静 ;
阿拉腾苏道 ;
尹宇明 .
金融论坛, 2013, 18 (01) :3-14
[8]   信托公司声誉风险的成因及管理策略 [J].
常叶青 ;
宋瑞武 .
财务与会计, 2011, (06) :18-20
[9]   我国商业银行声誉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J].
李卫东 ;
翟立宏 ;
罗智琼 .
金融研究, 2010, (11) :155-168
[10]   声誉、制度环境与债务融资——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证据 [J].
叶康涛 ;
张然 ;
徐浩萍 .
金融研究, 2010, (08) :17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