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格局和质量变化及驱动力

被引:34
作者
董天 [1 ,2 ]
肖洋 [1 ,2 ]
张路 [1 ,2 ]
肖燚 [1 ,2 ]
郑华 [1 ,2 ]
欧阳志云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生态系统格局; 生态系统质量; 驱动力; 鄂尔多斯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1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生态系统变化是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研究生态系统格局与质量变化对于认识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鄂尔多斯市能源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2000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在大规模开发能源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而研究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格局与质量演变过程,对认识生态脆弱区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有重要价值。应用遥感数据和GIS技术,评估了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类型与格局、生态系统质量的特征,以及2000年以来的时空变化趋势,分析了导致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格局与质量变化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市的草地、荒漠裸地和农田为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分别占2010年市域面积的64.46%、21.34%与5.93%。(2)鄂尔多斯市城镇、灌丛、森林面积有所增加,草地、湿地、农田、荒漠裸地面积有所下降。城镇面积增幅最大,相对变化率增加33.37%,草地面积降幅最大,相对变化率减少0.78%,变化主要集中在中部、东北部。(3)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质量整体偏低,低等级与差等级的生态系统面积比例高达98.91%。全市的生态系统质量没有明显改善,其中生态系统质量有不同程度改善的面积为15.84%,质量降低的面积比例为15.29%。(4)生态系统格局与质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有城市扩张、农田开垦、退耕还林(草湿)、生态保护、矿山开采等,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质量与降水、退耕还草工程、道路密度、温度、GDP1、放牧因子相关性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660 / 67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鄂尔多斯能源开发区土地利用生态红线划定研究.[D].刘祗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03
[2]  
鄂尔多斯市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分析.[D].鲁丽波.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01
[3]  
基于GIS的鄂尔多斯市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D].崔桂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04
[4]  
鄂尔多斯市羊绒产业发展及其对策研究.[D].乌云.内蒙古大学.2008, 02
[5]  
中国生态系统格局、质量、服务与演变.[M].欧阳志云.科学出版社.2017,
[6]   内蒙古生态系统质量空间特征及其驱动力 [J].
肖洋 ;
欧阳志云 ;
王莉雁 ;
饶恩明 ;
江凌 ;
张路 .
生态学报, 2016, 36 (19) :6019-6030
[7]   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格局及驱动因素研究——以鄂尔多斯为例 [J].
张鹏飞 ;
潮洛氵蒙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6, 32 (01) :31-36+129
[8]   基于遥感技术的全国生态系统分类体系 [J].
欧阳志云 ;
张路 ;
吴炳方 ;
李晓松 ;
徐卫华 ;
肖燚 ;
郑华 .
生态学报, 2015, 35 (02) :219-226
[9]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储量和产量预测分析 [J].
王伟锋 ;
刘鹏 ;
郑玲 ;
周晓光 ;
姜帅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4, 25 (09) :1483-1490
[10]   鄂尔多斯某区域石油开发生态环境变化分析 [J].
原凯旋 ;
朱元洪 ;
张晶晶 ;
王涛 ;
肖勇 .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13, 23 (02) :52-5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