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

被引:65
作者
宋德勇
徐安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城镇碳排放;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STIRPAT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 [社会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修正了IPCC关于电力碳排放系数的计算方法,根据中国(省市)能源平衡表估算了1995-2008年中国30个省市的城镇碳排放,划分了高、中、低三个不同排放区域,分析城镇碳排放的区域差异,采用STIRPAT模型分析城镇碳排放及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镇碳排放是中国碳排放的主体;城镇碳排放总体快速增长趋势,2001年后表现尤为明显;中国城镇碳排放存在很强的区域差异,2008年高排放区域的八个省市城镇碳排放总量占全国城镇碳排放总量的5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对城镇碳排放影响最大,然后是城镇化率和能源强度,人口总量对碳排放影响较小;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加、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能源强度降低对城镇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这种影响强度的差异是导致城镇碳排放存在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决定了城镇发展需要一定的碳排放空间,另一方面,城镇需要走可持续的低碳发展道路。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城市化阶段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和减排策略 [J].
林伯强 ;
刘希颖 .
经济研究, 2010, 45 (08) :66-78
[2]   1850—2008年中国及世界主要国家的碳排放——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Ⅰ [J].
朱江玲 ;
岳超 ;
王少鹏 ;
方精云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6 (04) :497-504
[3]   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 [J].
岳超 ;
胡雪洋 ;
贺灿飞 ;
朱江玲 ;
王少鹏 ;
方精云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6 (04) :510-516
[4]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 [J].
李国志 ;
李宗植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5) :22-27
[5]   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 [J].
赵敏 ;
张卫国 ;
俞立中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08) :984-989
[6]   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其周期性波动研究 [J].
宋德勇 ;
卢忠宝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 (03) :18-24
[7]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电力需求预测 [J].
何晓萍 ;
刘希颖 ;
林艳苹 .
经济研究, 2009, 44 (01) :118-130
[8]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联分析及比较 [J].
谭丹 ;
黄贤金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3) :54-57
[9]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6)
[10]   以“五普”数据为基础对我国分省城市化水平数据修补 [J].
周一星 ;
田帅 .
统计研究, 2006, (01) :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