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波特假说”存在产业异质性吗?——基于产业碳密集程度细分的视角

被引:32
作者
刘传江 [1 ,2 ]
赵晓梦 [2 ]
机构
[1]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2]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环境规制强度; 强“波特假说”;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碳密集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83001 ;
摘要
强"波特假说"认为严格而恰当的环境规制政策将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为验证强"波特假说"及其产业异质性,首先建立产业碳密集指数,将工业部门36个细分行业划分为高碳密集产业、中碳密集产业和低碳密集产业;接着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2003—2014年细分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系统"GMM"估计方法验证三个细分行业的环境规制强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样本期间内,高碳密集产业的环境规制强度远远高于中低碳密集产业,这表明高碳密集产业一直是产业节能减排的重点对象,而碳排放情况较为严重的中碳密集产业则为"被遗忘的角落";第二,强"波特假说"在工业部门内存在产业异质性,高碳密集产业和中碳密集产业的环境规制强度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U"型关系,而在低碳密集产业中两者则呈倒"U"型关系;第三,相对于高碳密集产业,中碳密集产业因环境规制强度较容易跨越"U"型拐点而具有较大的减排空间,低碳密集产业在达到"U"型拐点之前,环境规制为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动力。本文研究结论蕴含如下的政策建议:根据产业的碳密集程度实施针对性的环境规制政策,持续加强中碳密集产业的环境规制力度,适度加强低碳密集产业的环境规制强度,高碳密集产业需根据不同阶段的经济水平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环境规制政策,逐渐将三类产业的"遵循成本"效应转化为"创新补偿"效应,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能源的“波特假说”效应存在吗? [J].
张华 ;
王玲 ;
魏晓平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11) :33-41
[2]  
国际贸易、碳泄漏与制造业CO2排放[J]. 傅京燕,张春军.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03)
[3]   EU-ETS是否导致欧盟碳密集型行业发生碳泄漏 [J].
周慧 ;
盛济川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1) :87-93
[4]   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双重效应——基于江苏制造业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蒋伏心 ;
王竹君 ;
白俊红 .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07) :44-55
[5]   中国制造业最优环境规制强度的选择——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 [J].
李玲 ;
陶锋 .
中国工业经济, 2012, (05) :70-82
[6]   高强度的环境规制真能促进技术创新吗?——基于“波特假说”的再检验 [J].
沈能 ;
刘凤朝 .
中国软科学, 2012, (04) :49-59
[7]   中国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分解——基于要素投入与污染治理的分析 [J].
董敏杰 ;
李钢 ;
梁泳梅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 29 (02) :3-20
[8]   中国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与CKC重组效应——基于STIRPAT模型的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 [J].
何小钢 ;
张耀辉 .
中国工业经济, 2012, (01) :26-35
[9]   中国的绿色工业革命:基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解释(1980—2008) [J].
陈诗一 .
经济研究, 2010, 45 (11) :21-34+58
[10]   环境、资源与工业增长的协调性 [J].
涂正革 .
经济研究, 2008, (02) :9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