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因素及提升对策

被引:9
作者
肖宏伟 [1 ]
王庆华 [2 ]
机构
[1]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2] 国家信息中心综合管理部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动力;
D O I
10.19709/j.cnki.11-3199/f.2017.03.011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1 ; 020105 ;
摘要
在考虑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基础上,将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三大发动机"纳入全要素生产率,运用数量经济模型测度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三大发动机"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别贡献30.2%、29.28%和40.52%,且可按时间分为3个阶段。在经济新常态下,亟须从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3个维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增长新旧动力转换。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测度研究 [J].
肖宏伟 ;
王庆华 .
中国物价, 2016, (09) :3-6
[2]   中国经济增长来源:基于非参数核算方法的分析 [J].
梁泳梅 ;
董敏杰 .
世界经济, 2015, 38 (11) :29-52
[3]   市场化转型、就业动态与中国地区生产率增长 [J].
毛其淋 ;
许家云 .
管理世界, 2015, (10) :7-23+187
[4]   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配置偏向与我国TFP的增长 [J].
雷钦礼 ;
徐家春 .
统计研究, 2015, 32 (08) :10-16
[5]   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1995~2013年 [J].
崔友平 ;
金玉国 ;
王晓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5, (04) :154-164
[6]   我国未来生产率提升潜力与经济增长前景 [J].
刘世锦 ;
刘培林 ;
何建武 .
管理世界, 2015, (03) :1-5
[7]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分解(1978~2006年)——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Malmquist指数分析 [J].
傅勇 ;
白龙 .
金融研究, 2009, (07) :38-51
[8]   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实证分析:1990—2006——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 [J].
刘秉镰 ;
李清彬 .
南开经济研究, 2009, (03) :139-152
[9]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再测算:1978~2007年 [J].
李宾 ;
曾志雄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26 (03) :3-15
[10]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基于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的研究 [J].
原毅军 ;
刘浩 ;
白楠 .
中国软科学, 2009, (01) :159-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