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转型视阈下的意识形态建构

被引:50
作者
刘瑞生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关键词
新媒体; 网络; 传播转型;
D O I
10.19563/j.cnki.sdzs.2011.06.031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勃兴的新媒体在传播属性上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不仅远远超越了传统媒体的大众传媒属性,还大大突破了互联网与手机的传媒和通讯工具角色,成为与人类社会深度融合并促引国家社会发生全面变革的社会化媒体。新媒体在传播属性上对于传统媒体的超越主要表现在网络化、全球化、社会化与个体化四个层面。传播转型使得新媒体极大影响着传统的意识形态构建方式,新媒体时代的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很值得关注。
引用
收藏
页码:163 / 16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解读美国政府媒体在后冷战时期的新趋势 [J].
洪浚浩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1, (02) :4-14+109
[2]   新媒体发展的态势与基本特征 [J].
刘瑞生 .
新闻战线, 2010, (11) :67-69
[3]   网众与网众传播——关于一种传播理论新视角的探讨 [J].
何威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0, (05) :47-54+109
[4]   美国东亚冷战舆论中的孔子——以1949—1972年间的美国主要报纸为例 [J].
张涛 .
国际论坛, 2010, 12 (04) :32-38+80
[5]   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 [J].
J·希利斯·米勒 ;
国荣 .
文学评论, 2001, (01) :131-139
[6]  
颠覆.[M].(美) 奎尔曼 (Qualman;E.) ; 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7]  
互联网政治学.[M].(英) 查德威克; 著.华夏出版社.2010,
[8]  
网络传播学.[M].彭兰;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9]  
新闻学关键概念.[M].(英) 富兰克林;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0]  
技术垄断.[M].(美) 波斯曼;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