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的民族性表达与死者的人格权益保护——《民法典》第994条的文化解释

被引:13
作者
刘云生
机构
[1] 广州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民法典; 民族性表达; 死者; 人格权; 祭祀权;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21.02.012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994条确立了双重保护规则,既表征了死者的人格权益,也涵摄了生者的人格权利,有效诠释了生者与死者之间身份权、人格权的价值耦合与制度关联等核心问题。在保护古老的祭祀权利的基础上,彰显民法典的民族性立场,既有利于确证死者的传统权益,也满足了生者的精神需求,更有利于维护基本人伦、传输正向价值观和塑造社会共同体。
引用
收藏
页码:159 / 17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诠释祭奠权.[N].杨立新;.检察日报.2002,
[2]  
地方知识.[M].克利福德·格尔茨.商务印书馆.2017,
[3]  
中国文化思想研究.[M].汪德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6,
[4]  
传统中国的法律逻辑和司法推理.[M].陈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
[5]  
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与仪式.[M].武雅士.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6]  
中国.[M].(美) 费正清; (美) 赖肖尔;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7]  
当代罗马法体系.[M].(德) 萨维尼; 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8]  
帝国的隐喻.[M].(英) 王斯福;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9]  
中国的思维世界.[M].(日) 沟口雄三; (日) 小岛毅; 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10]  
日耳曼法研究.[M].李秀清著;.商务印书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