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运行机制研究:掏空、救助还是风险共担?

被引:42
作者
韩鹏飞 [1 ]
胡奕明 [2 ]
何玉 [1 ]
王海峰 [3 ]
机构
[1] 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2]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
[3]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企业集团; 大股东; 风险共担; 掏空; 救助;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8.05.010
中图分类号
F832.51 [];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为什么企业集团能够在发展中国家发展壮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企业集团风险共担机制代替了发达市场的部分有益功能,弥补了发展中市场的缺失。为了检验风险共担假说,本文对证券交易所2011~2015年流通的公司债券进行研究,发现当大股东财务状况或相对于公司财务状况较好时,投资者预测到资源会从大股东流向公司,降低了债券成本;相反,大股东财务状况或相对于公司财务状况较差时,投资者预测到资源会从公司流向大股东,增加了债券成本。此外,本文还发现,公司不确定性风险越小,大股东财务状况与债券成本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越弱。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市场制度环境会对企业组织形式产生重要的影响,不能生搬硬套美国等发达市场的经验。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36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独立董事只能连任6年合理吗?——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J].
陈冬华 ;
相加凤 .
管理世界, 2017, (05) :144-157
[2]   控股家族的“垂帘听政”与公司财务决策 [J].
姜付秀 ;
郑晓佳 ;
蔡文婧 .
管理世界, 2017, (03) :125-145
[3]   大股东股权质押、占款与企业价值 [J].
郑国坚 ;
林东杰 ;
林斌 .
管理科学学报, 2014, (09) :72-87
[4]   大股东财务困境、掏空与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来自大股东财务数据的证据 [J].
郑国坚 ;
林东杰 ;
张飞达 .
管理世界, 2013, (05) :157-168
[5]   危机冲击、大股东“管家角色”与企业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J].
连燕玲 ;
贺小刚 ;
张远飞 ;
周兵 .
管理世界, 2012, (09) :142-155
[6]   资本投向、利益攫取与挤占效应 [J].
郝颖 ;
刘星 .
管理世界, 2009, (05) :128-144
[7]   中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实证分析 [J].
冯根福 ;
马亚军 ;
姚树洁 .
中国工业经济, 2005, (03) :13-21
[8]   “掏空”与所有权安排——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经验证据 [J].
李增泉 ;
孙铮 ;
王志伟 .
会计研究, 2004, (12) :3-13+97
[9]   第一大股东对公司治理、企业业绩的影响分析 [J].
徐晓东 ;
陈小悦 .
经济研究, 2003, (02) :64-74+93
[10]  
Government ownership and the cost of debt: Evidence from government investments in publicly traded firms[J] . Ginka Borisova,Veljko Fotak,Kateryna Holland,William L. Megginson.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 201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