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扶贫目标偏离与转换的分析与思考——政府主导型扶贫模式中的制度及行动调整

被引:30
作者
姚迈新
机构
[1] 广州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
关键词
政府主导; 扶贫; 目标偏离; 调整;
D O I
10.16273/j.cnki.53-1134/d.2010.03.041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由政府组织系统对扶贫资源进行分配、管理和运作,是中国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贫困问题的一大特点。然而实践说明,政府主导的扶贫行动目标经常发生偏离和转换。由于实际参与扶贫的政府组织系统、扶贫项目及资源流向的操作设计、扶贫对象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扶贫资源经常流向非目标群体或领域。为提高扶贫效果,减少扶贫目标的偏离与转换,我国政府已对农村扶贫政策与制度进行了创新性调整,本文提出,还需要对扶贫具体行动作出对应性调整,包括更新扶贫资源的承接载体、实现扶贫行动主体的多元化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2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我国农村扶贫的制度性陷阱与制度创新 [J].
徐孝勇 ;
赖景生 ;
寸家菊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 (02) :184-188
[2]   对我国政府主导型扶贫模式效率的思考 [J].
陕立勤 ;
kangShou Lu .
开发研究, 2009, (01) :152-155
[3]   扶贫互助社与基层社区发展——四川省仪陇县试点案例研究 [J].
曹洪民 ;
陆汉文 .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30 (06) :92-96
[4]   我国农村扶贫的制度性陷阱:一个基于组织的分析框架 [J].
胡敏华 .
财贸研究, 2005, (06) :21-27
[5]   我国反贫困理论中有关扶贫项目运作研究述评 [J].
贾兰 .
理论探讨, 2003, (04) :55-56
[6]   参与性贫困评估和扶贫战略的调整:来自贫困者的声音 [J].
郑宝华 .
云南社会科学, 2003, (03) :62-66
[7]  
NGO扶贫行为研究[M].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康晓光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