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侵入式负荷监测与分解研究综述

被引:189
作者
程祥 [1 ]
李林芝 [1 ]
吴浩 [1 ]
丁一 [1 ]
宋永华 [1 ]
孙维真 [2 ]
机构
[1]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2] 浙江电力调度通信中心
关键词
智能用电; 非侵入式; 负荷监测; 用户用能管理; 需求响应;
D O I
10.13335/j.1000-3673.pst.2016.10.026
中图分类号
TM714 [负荷分析];
学科分类号
080802 ;
摘要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与分解,作为智能用电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能深入分析用户内部的负荷成分,获取不同精细程度的用户用电信息,这对用户、电力公司等多方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在非侵入式负荷监测与分解方面的研究现状,归纳了其基本原理与典型框架,着重论述了其中的3个关键技术,即事件探测、特征提取、负荷识别,并比较了这3个关键技术的不同方法,明确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非侵入式负荷监测与分解的一些性能评价指标。最后,探究了非侵入式负荷监测与分解在用户层与变电站层的应用,并展望了将来的研究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3108 / 311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面向智能用电的家庭能量协同调度策略 [J].
王守相 ;
孙智卿 ;
刘喆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5, 39 (17) :108-113
[2]   灵活互动智能用电的技术架构探讨 [J].
史常凯 ;
张波 ;
盛万兴 ;
孙军平 ;
仉天舒 .
电网技术, 2013, 37 (10) :2868-2874
[3]   非侵入式居民电力负荷监测与分解技术 [J].
余贻鑫 ;
刘博 ;
栾文鹏 .
南方电网技术, 2013, 7 (04) :1-5
[4]   智能用电互动体系和运营模式研究 [J].
黄莉 ;
卫志农 ;
韦延方 ;
孙国强 ;
孙永辉 ;
柳劲松 .
电网技术, 2013, 37 (08) :2230-2237
[5]   基于明可夫斯基距离的家用负荷分类计量 [J].
高云 ;
杨洪耕 .
电测与仪表, 2013, 50 (05) :86-90
[6]   基于暂态特征贴近度匹配的家用负荷识别 [J].
高云 ;
杨洪耕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3, 37 (09) :54-59
[7]   低碳经济下的智能需求侧管理系统 [J].
曹培 ;
翁慧颖 ;
俞斌 ;
郭创新 ;
周恒俊 .
电网技术, 2012, 36 (10) :11-16
[8]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居民智能用电行为分析与互动机制设计 [J].
何永秀 ;
王冰 ;
熊威 ;
张婷 ;
刘洋洋 .
电网技术, 2012, 36 (10) :247-252
[9]   智能用电互动服务平台的设计 [J].
林弘宇 ;
张晶 ;
徐鲲鹏 ;
皮学军 .
电网技术, 2012, 36 (07) :255-259
[10]   灵活互动智能用电的技术内涵及发展方向 [J].
李同智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 36 (02)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