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小组机制”:科层治理运动化的实践渠道

被引:74
作者
原超
机构
[1]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领导小组机制; 科层治理运动化; 权威依赖; 政治官僚制; 嵌入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运动式治理是如何"嵌入"科层组织从而提升治理稳定性的?科层治理与运动式治理之间存在怎样的转换和嵌入机制?结合在A区的田野观察,文章在周雪光"中共人事制度说"和陈家建提出的"督查机制"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提供一个新的解释机制——领导小组机制。文章呈现了A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运作机制,并对领导小组机制的治理绩效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地方领导小组作为沟通科层治理和运动式治理的治理机制,通过科层化的权威介入,依托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运作,增强了科层治理的运动性和资源动员整合能力,同时也为运动式治理提供了稳定的组织载体。因此,领导小组治理机制成为科层治理运动化的实践路径。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对中国政治官僚制下政府治理机制对地方治理影响的理解。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6+126 +126-12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地方领导小组的运作逻辑及对政府治理的影响——基于组织激励视角的分析 [J].
原超 ;
李妮 .
公共管理学报, 2017, 14 (01) :27-37+155
[2]   地方政府运动式精细化技术治理:运行逻辑与渐进调适 [J].
毕铁居 ;
赵丽江 .
行政与法, 2017, (01) :1-7
[3]   反科层制治理:国家治理的中国经验 [J].
丁轶 .
学术界, 2016, (11) :26-41+324
[5]   弱排名激励的社会学分析——以环保部门为例 [J].
练宏 .
中国社会科学, 2016, (01) :82-99+205
[6]   政治动员的治理价值——理解中国特色治理模式的新视角 [J].
高扬 ;
杨宁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06) :41-46
[7]   非常规任务、官员注意力与中国地方议事协调小组治理机制——基于A省A市的研究(2002~2012) [J].
刘军强 ;
谢延会 .
政治学研究, 2015, (04) :84-97
[9]   督查机制:科层运动化的实践渠道 [J].
陈家建 .
公共行政评论, 2015, 8 (02) :5-21+179
[10]   中国地方政府议事协调机构设立和运作逻辑研究 [J].
谢延会 ;
陈瑞莲 .
学术研究, 2014, (10) :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