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重新审视第三产业的就业问题——基于马克思失业理论的视角

被引:5
作者
蒋南平 [1 ,2 ]
蒋玲 [1 ,3 ]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 《经济学家》编辑部
[3]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失业理论; 第三产业; 就业途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719 [服务业]; F249.2 [中国]; F091.91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2 ; 120202 ; 0202 ; 020207 ; 020106 ; 060207 ; 020102 ;
摘要
长期以来,中国与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一样,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然而现实情况表明,这种思路及做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悖论。坚持马克思失业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顺应社会科技发展的潮流,提升劳动者掌握科学技术的能力,调整各产业的资本结构,使各产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处于一个适当的程度,才是解决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3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变.[N].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刘雪燕;杜飞轮;.经济日报.2015,
[2]  
资本论.[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4,
[3]  
服务经济学.[M].[美]富克斯(Fuchs;R·V·) 著;许微云等 译.商务印书馆.1987,
[4]  
各国的经济增长.[M].(美)库兹涅茨(Kuznets;S.)著;常勋等译;.商务印书馆.1985,
[5]  
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M].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 编.商务印书馆.1984,
[6]   浅谈“互联网+”发展现状 [J].
周昱昊 ;
周利民 .
广播电视信息, 2016, (03) :34-36
[7]   我国第三产业周期稳定效应与就业吸纳效应研究 [J].
马海英 ;
王立勇 .
中国软科学, 2009, (07) :144-150
[8]   马克思失业理论与西方主流失业理论:当代中国失业问题的解读 [J].
蒋南平 ;
黄珣 .
经济学家, 2009, (01) :44-49
[9]   中国第三产业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J].
王春枝 ;
吴静 .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5, (03) :64-69
[10]   对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我国就业的实证分析 [J].
魏作磊 .
财贸经济, 2004, (03) :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