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承接能力与中国经济增长——新“索洛悖论”和基于AI专利的实证分析

被引:80
作者
陈楠
蔡跃洲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经济增长; 新“索洛悖论”; 承接能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04 [科学技术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0201 ; 020105 ; 020201 ;
摘要
本文以主要经济体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中存在的新“索洛悖论”现象为起点,对人工智能技术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自动化技术和知识生产元技术,可以通过要素替代、效率提升和知识创造等多条传导机制促进经济增长。然而,基于我国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人工智能技术仅对我国经济增长规模产生了提升效应,对增长速度和效率的提升并不显著,在宏观层面呈现新“索洛悖论”特征,省域发展阶段和承接能力差异是背后的主要原因。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技术促进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技术收益难以通过地理位置或经济水平相近而溢出至邻近省域。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受到省域承接能力的限制和调节,市场规模和研发投入对欠发达地区的约束较强,产业结构则使东部领先省域的部分技术收益受阻,而我国省域间产业布局缺乏协同配合则有可能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长期发展和增长提升潜力形成负面影响。为更好引导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方向、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提升后发地区增长规模和速度、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区域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57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外溢与区域创新质量提升——兼论市场化的门槛效应 [J].
梁琦 ;
肖素萍 ;
李梦欣 .
上海经济研究, 2021, (09) :44-56
[2]   新科技革命下主要经济体制造业发展战略与国际竞争格局 [J].
陈楠 ;
蔡跃洲 .
学习与探索, 2020, (12) :121-129
[3]   机器人与生产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J].
陈永伟 ;
曾昭睿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02) :82-97
[4]   新中国70年产业结构演进、政策调整及其经验启示 [J].
惠宁 ;
刘鑫鑫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9 (06) :5-20
[5]   新技术革命下人工智能与高质量增长、高质量就业 [J].
蔡跃洲 ;
陈楠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9, 36 (05) :3-22
[6]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的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基于中国宏观和产业数据的测算及分解 [J].
蔡跃洲 ;
付一夫 .
经济研究, 2017, 52 (01) :72-88
[7]   信息通信技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替代效应与渗透效应 [J].
蔡跃洲 ;
张钧南 .
经济研究, 2015, 50 (12) :100-114
[8]   The Productivity J-Curve: How Intangibles Complement 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ies [J].
Brynjolfsson, Erik ;
Rock, Daniel ;
Syverson, Chad .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MACROECONOMICS, 2021, 13 (01) :333-372
[9]   Robots at Work [J].
Graetz, Georg ;
Michaels, Guy .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18, 100 (05) :753-768
[10]   How AUDI AG Established Big Data Analytics in It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J].
Dremel, Christian ;
Herterich, Matthias ;
Wulf, Jochen ;
Waizmann, Jean-Claude ;
Brenner, Walter .
MIS QUARTERLY EXECUTIVE, 2017, 16 (02) :8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