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视觉文化意识形态治理路径研究

被引:11
作者
刘伟斌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视觉文化; 意识形态; 文化治理; 消费主义; 日常生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02 [文化哲学];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学界对视觉文化的定义主要涵盖视觉性和社会性两个维度。当代视觉文化与消费主义意识形态高度结合,这正是视觉文化社会性维度的体现。视觉文化通过图像符号构筑了一个庞大的景观系统,以消费为路径在日常生活领域进行全面渗透,改变了大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形成了"视觉文化意识形态"。视觉文化意识形态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冲击,必须以一种更为积极的态度尽可能地消解视觉文化意识形态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为此应揭示当代视觉文化的意识形态本质,剖析视觉文化背后蕴含的价值观念、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治理路径。从三个层面展开研究:一是在发达工业社会中弱化以技术理性为根基的意识形态的消极影响,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所关注的主要问题。马尔库塞和德波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从人与自然、技术、艺术等层面的关系角度提供了超越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一般性的解决方案。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对这些方案进行批判吸收和借鉴,将有助于弱化景观化的视觉文化意识形态操控。二是在视觉文化的图像霸权地位逐渐突显以后,国内外的很多学者主张推动视觉性为主导的图像文化向理性、话语、倾听为主导的文化模式转型。有的学者主张重建阅读文化,有的学者提出了听觉文化、触觉文化,这些文化转型的探索将是超越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有益尝试。但是阅读文化、听觉文化、触觉文化都不应以一种文化霸权的形式存在。而是应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视觉、听觉等文化形态的并存发展才能更加有助于削弱视觉文化的霸权地位,弱化其负面效应。三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视觉、听觉等不同文化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又要对其进行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创新。因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应打破传统传播观念的束缚,积极吸收视觉文化感性层面的传播优势。通过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视觉化传播使之融入到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在扩大其传播效应和影响力的同时也对视觉文化进行引导和治理。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单向度的人.[M].(美) 马尔库塞 (Marcuse;H.) ;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2]  
视觉文化的转向.[M].周宪;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  
景观社会.[M].(法) 德波; 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  
重构美学.[M].(德)沃尔夫冈·韦尔施(WolfgangWelsch)著;陆扬;张岩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5]   图像的话语深渊——从古希腊和中世纪的视觉文化观谈起 [J].
杨向荣 .
学术月刊, 2018, 50 (06) :113-120
[6]   视觉文化意识形态功能的困境与超越 [J].
林峰 .
云南社会科学, 2017, (05) :179-184
[7]   触觉文化还是听觉文化:也谈视觉文化之后 [J].
刘连杰 .
文艺理论研究, 2017, 37 (03) :172-181
[8]   对待信息的伦理态度:从视觉文化到触觉文化 [J].
李波 ;
李伦 .
云南社会科学, 2017, (03) :21-28+185
[9]   视觉建构、视觉表征与视觉性——视觉文化三个核心概念的考察 [J].
周宪 .
文学评论, 2017, (03) :17-24
[10]   视觉文化传播与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研究 [J].
揭晓 .
社会主义研究, 2016, (01) :6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