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2013年京津冀地区干旱-暴雨-热浪灾害时空聚类特征

被引:17
作者
李双双 [1 ]
杨赛霓 [1 ]
刘焱序 [2 ]
张东海 [3 ]
刘宪锋 [3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2]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学院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多灾种; 时空聚类; 京津冀地区;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6.01.019
中图分类号
P429 [气象灾害];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基于京津冀及周边34个气象站点逐日气温、相对湿度和降水数据,辅以Mann-Kendall趋势分析、Sat Scan时空重排扫描等数理统计方法,对19602013年京津冀地区干旱-暴雨-热浪灾害时空聚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19602013年京津冀地区干旱-暴雨-热浪变化具有阶段性,2000年之前干旱-热浪频次多为负距平,暴雨频次相对较多;2000年后干旱和热浪频次呈上升趋势,暴雨频次呈下降趋势;2综合考虑多种致灾因子,京津冀地区高致灾因子区集中于东部沿海区和西部太行山地区,低致灾因子区分布于中部平原区;3 19602013年京津冀地区干旱和热浪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重叠性,两者空间叠加区主要分布于5个区域:北部沿海区、北部燕山山区、西部太行山区、南部平原区。对于北京、天津、保定等中部平原区的城市而言,其为多灾种叠加的"平静区",干旱-暴雨-热浪灾害时空群集事件相对较少。
引用
收藏
页码:149 / 15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年代际暴雨时空变化格局 [J].
史培军 ;
孔锋 ;
方佳毅 .
地理科学, 2014, 34 (11) :1281-1290
[2]   地理学时空数据分析方法 [J].
王劲峰 ;
葛咏 ;
李连发 ;
孟斌 ;
武继磊 ;
柏延臣 ;
杜世宏 ;
廖一兰 ;
胡茂桂 ;
徐成东 .
地理学报, 2014, 69 (09) :1326-1345
[3]   气候变化科学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J].
秦大河 .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 (07) :874-883
[4]   中国综合减灾25年:回顾与展望 [J].
史培军 .
中国减灾, 2014, (09) :32-35
[5]   基于SPI的京津冀地区旱涝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J].
方宏阳 ;
杨志勇 ;
栾清华 ;
武金坤 ;
袁喆 ;
韩冬梅 .
水利水电技术, 2013, 44 (10) :13-16
[6]   北京地区城市暴雨积涝灾害风险预评估 [J].
扈海波 ;
轩春怡 ;
诸立尚 .
应用气象学报, 2013, 24 (01) :99-108
[7]   华北地区高温日数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规律 [J].
施洪波 .
地理科学, 2012, 32 (07) :866-871
[8]   京津冀都市区经济分布演化及作用机制模拟研究 [J].
郭腾云 ;
董冠鹏 .
地理科学, 2012, 32 (05) :550-556
[9]   时空聚类分析的普适性方法 [J].
邓敏 ;
刘启亮 ;
王佳 ;
石岩 .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2, 42 (01) :111-124
[10]   中国北方夏半年干旱的时空变化 [J].
刘莉红 ;
翟盘茂 ;
郑祖光 ;
刘晓玲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11) :1380-1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