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期刊
论文检测
AIGC检测
热点
更多
数据
“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59
作者
:
董兆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董兆伟
李培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李培学
李文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李文娟
机构
:
[1]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来源
:
远程教育杂志
|
2015年
/ 33卷
/ 06期
关键词
:
互联网+;
顾客满意;
学习支持服务;
开放大学;
D O I
:
10.15881/j.cnki.cn33-1304/g4.2015.06.013
中图分类号
: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
040110 ;
摘要
:
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的转型,是一场全面的、深刻的包括教务、教学和考试等全方位的改革,尤其是体现在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上。在"互联网+"时代,电大原有的教学与学习支持服务已经难以适应新型学习者的现实需求。因为新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具有个性化、交互性、开放性等诸多特征,需要在顾客满意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全新的设计与架构。新型的学习服务体系需要师资、资源、教学过程、管理等多个环节的配合。同时,还需要从师资、资源、管理服务等多方面加以深入探究并不断改进。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9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公共服务满意度指数研究.[D].黄慧.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08
[2]
基于混合学习的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的现状和对策
[J].
陆东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开放大学黄浦分校
陆东梅
;
孙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开放大学黄浦分校
孙辉
.
成人教育,
2015,
35
(03)
:36
-39
[3]
引领网上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实践研究与探索
[J].
李春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开放大学教务处
北京开放大学教务处
李春英
;
白晓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开放大学教学运行学院
北京开放大学教务处
白晓晶
;
张琳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开放大学文法学院
北京开放大学教务处
张琳琳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姚远
.
中国远程教育,
2014,
(07)
:51
-55
[4]
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主要问题与策略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方中玉
;
傅钢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傅钢善
.
继续教育,
2014,
28
(05)
:40
-42
[5]
“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大学系统分析框架
[J].
冯晓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交互媒体与远程学习实验室
冯晓英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秋劼
;
陈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交互媒体与远程学习实验室
陈丽
.
中国电化教育,
2013,
(11)
:36
-43
[6]
慕课发展及其对开放大学的启示
[J].
殷丙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与开放学习研究院
北京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与开放学习研究院
殷丙山
;
李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开放大学数字化教学指导中心
北京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与开放学习研究院
李玉
.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05)
:29
-34
[7]
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上海开放大学的实践与探索
[J].
史承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开放大学直属开放教育学院
上海开放大学直属开放教育学院
史承军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海建
.
开放教育研究,
2013,
19
(05)
:112
-120
[8]
对深圳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与英国开放大学的比较与借鉴
[J].
武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深圳广播电视大学
武剑
.
天津电大学报,
2013,
17
(03)
:28
-31
[9]
学习支持服务构成要素及运行策略探析——基于内蒙古开放大学系统建设视角
[J].
张利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
张利生
;
王继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
王继磊
;
莫淑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
莫淑坤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01)
:106
-112
[10]
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以“摄影基本技术”课程为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袁磊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晓慧
;
张艳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张艳丽
.
中国电化教育,
2012,
(07)
:128
-132
←
1
2
→
共 14 条
[1]
公共服务满意度指数研究.[D].黄慧.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08
[2]
基于混合学习的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的现状和对策
[J].
陆东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开放大学黄浦分校
陆东梅
;
孙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开放大学黄浦分校
孙辉
.
成人教育,
2015,
35
(03)
:36
-39
[3]
引领网上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实践研究与探索
[J].
李春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开放大学教务处
北京开放大学教务处
李春英
;
白晓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开放大学教学运行学院
北京开放大学教务处
白晓晶
;
张琳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开放大学文法学院
北京开放大学教务处
张琳琳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姚远
.
中国远程教育,
2014,
(07)
:51
-55
[4]
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主要问题与策略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方中玉
;
傅钢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傅钢善
.
继续教育,
2014,
28
(05)
:40
-42
[5]
“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大学系统分析框架
[J].
冯晓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交互媒体与远程学习实验室
冯晓英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秋劼
;
陈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交互媒体与远程学习实验室
陈丽
.
中国电化教育,
2013,
(11)
:36
-43
[6]
慕课发展及其对开放大学的启示
[J].
殷丙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与开放学习研究院
北京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与开放学习研究院
殷丙山
;
李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开放大学数字化教学指导中心
北京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与开放学习研究院
李玉
.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05)
:29
-34
[7]
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上海开放大学的实践与探索
[J].
史承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开放大学直属开放教育学院
上海开放大学直属开放教育学院
史承军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海建
.
开放教育研究,
2013,
19
(05)
:112
-120
[8]
对深圳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与英国开放大学的比较与借鉴
[J].
武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深圳广播电视大学
武剑
.
天津电大学报,
2013,
17
(03)
:28
-31
[9]
学习支持服务构成要素及运行策略探析——基于内蒙古开放大学系统建设视角
[J].
张利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
张利生
;
王继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
王继磊
;
莫淑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
莫淑坤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01)
:106
-112
[10]
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以“摄影基本技术”课程为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袁磊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晓慧
;
张艳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张艳丽
.
中国电化教育,
2012,
(07)
:128
-132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