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条
保护性耕作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研究
被引:106
|作者:

李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李素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张海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陈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来源: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总有机碳;
活性碳;
碳库管理指数;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6.03.026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不同层次的总碳、活性碳的影响,并计算了各处理的碳库活度、碳库活度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碳均随土层的增加而减少,其0~30cm平均总有机碳含量大小为旋耕>免耕>翻耕>对照,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耕层总有机碳,旋耕和免耕提高表层土壤有机碳,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土壤活性碳平均含量为旋耕>翻耕>对照>免耕,旋耕和翻耕提高土壤活性碳,免耕则降低土壤活性碳,尤其是10~20 cm土层活性碳比旋耕下降了27.33%。华北平原0~30cm土层的碳库各项指数受表层的影响比较大,其中保护性耕作(少免耕和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层的总有机碳、稳态碳和碳库指数;而翻耕秸秆还田则提高了土壤的A和AI,少免耕则降低了土壤的A和AI;就碳库管理指数来讲,秸秆还田的贡献大于耕作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0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 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有机碳的分解特征及碳库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3) : 24 - 28邵月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潘剑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孙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2] 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的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3) : 50 - 53杨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陆地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徐慧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陆地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李慧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陆地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方德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陆地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朱教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陆地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 [3] 阿特拉津除草剂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3) : 46 - 49姚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徐建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尚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张超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 [4] 施肥对金沙江干热河谷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2) : 88 - 91张彦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孙志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沈有信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 [5] 重金属和生物有机肥对苹果根区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2) : 92 - 95张连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路克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王宏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杨洪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冯立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杨吉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 [6] 洞庭湖典型湿地土壤碳、氮和微生物碳、氮及其垂直分布[J].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1) : 49 - 53彭佩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实验室张文菊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实验室童成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实验室王小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实验室蔡长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实验室
- [7] 不同植被恢复对侵蚀型红壤活性碳库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6) : 68 - 70+83周国模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林学院姜培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林学院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林学院
- [8] 添加莠去津的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对外源有机无机物质的动态响应[J].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4) : 57 - 60+72张超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大学土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徐建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大学土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 [9] 土壤活性有机碳库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 土壤通报, 2004, (04) : 502 - 506杨丽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潘剑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10] 氮磷肥对黑土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1) : 35 - 38王继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刘景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于君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王金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