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术向善何以可能——人工智能教育伦理的逻辑起点

被引:40
作者
孙田琳子
机构
[1] 南京邮电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伦理; 伦理规范; 技术哲学; 道德物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G642 [教学理论、教学法];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040102 ;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与教育应用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的教育伦理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发端于对技术向善美好图景的伦理目标审度,站在技术哲学立场分析人工智能教育伦理的逻辑起点,从伦理旨趣、建构依据、实践路向等方面探讨人工智能教育伦理实现的可能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问题。研究发现,教育领域中的技术向善关键是要建立"人-技术-教育"的内在一致性,通过生成技术道德化引导教育主体的道德行为和伦理规范,形成主体与技术联结的道德共同体,最终实现智能技术手段与人本教育价值的统一。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8+102 +10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康德的至善观念:德性与幸福的统一.[N].李科政;.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3]   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的伦理风险与理性抉择 [J].
冯锐 ;
孙佳晶 ;
孙发勤 .
远程教育杂志, 2020, 38 (03) :47-54
[4]   劝导技术道德化实践探索 [J].
陈炜 ;
刘郦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20, 36 (01) :44-49
[5]   论人工智能的教育尺度——来自德雷福斯的现象学反思 [J].
孙田琳子 ;
沈书生 .
中国电化教育, 2019, (11) :60-65+90
[6]   可信任:人工智能伦理未来图景的一种有效描绘 [J].
闫宏秀 .
理论探索 , 2019, (04) :38-42+63
[7]   技术伦理学新思潮探析——维贝克“道德物化”思想述评 [J].
陈凡 ;
贾璐萌 .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5, 32 (06) :54-59
[8]   教育的多元价值取向与公民的培养 [J].
金生鈜 .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 (08) :2-8
[9]  
技术哲学讲演录.[M].吴国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10]  
将技术道德化.[M].维贝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