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输水对塔里木河下游植被恢复价值的影响

被引:10
|
作者
王希义 [1 ]
徐海量 [1 ]
凌红波 [1 ]
赵新风 [1 ]
潘存德 [2 ]
王楚含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2] 新疆农业大学
关键词
植被恢复价值; 地下水; 生态输水; 塔里木河下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生态输水后地下水动态变化引起的地表植被生物量差异为出发点,探讨生态输水对塔里木河下游植被恢复价值的影响。首先,利用生态输水前后地下水动态变化和地表植被响应的长期监测资料,以塔里木河下游考干断面为例,在垂直于河道方向上长2 000 m、平行河道方向宽100 m的样带内,选取2000年10月、2007年9—10月、2015年10月的植被监测与称重资料数据;其次,借鉴国内外生态经济价值量化方法,综合地表植被响应价值和地下水抬升的潜在价值计算输水后地表植被恢复价值。结果显示:(1)在塔里木河下游地区,生态输水使得地下水位明显抬升,水位的抬升幅度随着距河道距离的增加逐渐降低,植被盖度也随着距河道距离的增加呈现降低趋势;在距河道1 000 m以外,地下水位与植被盖度变化不明显;(2)2000—2007年植被新增生物量占2000—2015年植被新增生物量的57.02%,并且这两个时段植被新增生物量与距河道距离均呈现显著相关;(3)根据16次生态输水监测资料,计算出2007年与2015年该区间100 m宽的样带因输水而投入的水资源价值分别为8 266.5元、14805元,输水后植被总体恢复价值分别为53 811.67元、83 334.62元,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6.507、1∶5.63,说明生态输水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160 / 16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 [1] 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埋深对草本植物地上特征的影响
    王希义
    徐海量
    潘存德
    凌红波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 (11) : 3057 - 3064
  • [2] 中国干旱区恢复生态学研究进展及趋势评述
    李新荣
    赵洋
    回嵘
    苏洁琼
    高艳红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 (11) : 1435 - 1443
  • [3] 额济纳绿洲浅层地下水动态监测研究及其进展
    王平
    于静洁
    闵雷雷
    徐永亮
    朱秉启
    张一驰
    杜朝阳
    [J]. 第四纪研究, 2014, 34 (05) : 982 - 993
  • [4]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对植被恢复和沙漠化逆转的影响
    杨家军
    吐尔逊·哈斯木
    郝永娟
    阿迪力·吐尔干
    阿不力提甫·吾甫尔
    [J]. 水土保持通报, 2014, 34 (04) : 323 - 327
  • [5] 基于地下水恢复的塔里木河下游生态需水量估算
    白元
    徐海量
    张青青
    叶茂
    [J]. 生态学报, 2015, 35 (03) : 630 - 640
  • [6]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量转化分析
    艾尔肯艾白不拉
    杨鹏年
    吴文强
    张瑜瑜
    [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 24 (05) : 54 - 58
  • [7] 间歇性输水影响下的2001-2011年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变化
    黄粤
    包安明
    王士飞
    王永琴
    段远彬
    [J]. 地理学报, 2013, 68 (09) : 1251 - 1262
  • [8] Groundwater circulation relative to water quality and vegetation in an arid transitional zone linking oasis, desert and river
    Huang TianMing
    Pang ZhongHe
    Chen YaNing
    Kong YanLong
    [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3, 58 (25): : 3088 - 3097
  • [9]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保护目标和措施
    樊自立
    徐海量
    傅荩仪
    艾里西尔库尔班
    张青青
    吾买尔江吾布力
    [J]. 中国沙漠, 2013, 33 (04) : 1191 - 1197
  • [10] 颗粒级配对毛细水上升影响的研究
    张平
    吴昊
    殷洪建
    王海坤
    李宝刚
    [J]. 节水灌溉, 2010, (07) : 24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