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 交而遂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被引:21
作者
邵培仁
姚锦云
机构
[1] 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
关键词
和而不同; 交而遂通; 传统文化价值; 共存; 接纳; 欣赏;
D O I
10.14100/j.cnki.65-1039/g4.2015.06.003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中华传统文化有什么样的当代价值,是当今中国学人关注的重要问题。新石器时代以来,华夏大地上就存在多个文化系统,几千年来往来不绝,彼此互渗,"和而不同""交而遂通"。在思想文化发展上,春秋时期经历了百家争鸣,儒道两家脱颖而出;两汉之际佛教传入,兴盛于南北朝,至唐代已成儒释道三教并立之势。经两宋期间进一步互通消融,终于形成宋明理学的儒学新高峰,并泽被邻邦。近代西学东渐,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同时涌现现代新儒家等硕果。中华文化之所以"亘古亘今"、绵延不断,就在于有着"和而不同,交而遂通"的品质。一方面,和而不同,既保持自身独立性,亦尊重他者合理性;另一方面,交而遂通,积极对话与沟通,互相学习,互为滋养。简言之,即多元、共存、接纳、欣赏,这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为今人、为世界贡献的优秀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6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中国与中亚的文化交流力建构 [J].
李建军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33 (01) :81-84
[2]   化自然以归人文——论周敦颐融道入儒的宇宙论思想 [J].
周建刚 ;
张利文 .
哲学研究, 2012, (11) :54-60
[3]   “六和敬”:佛教僧团的建制原则 [J].
吴之清 .
人民论坛, 2011, (05) :200-201
[4]   增强中国文化国际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J].
邵培仁 .
新闻记者, 2010, (11) :14-15
[6]   佛教对中国“和”文化的贡献 [J].
韩焕忠 .
中国宗教, 2009, (12) :29-31
[7]   有无相生,和而不同——试析宋代道教与儒、佛的文化互动 [J].
史冰川 ;
潘显一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 (05) :221-224
[8]   中国古代的生态平衡和生态循环思想 [J].
邵培仁 .
嘉兴学院学报, 2008, (02) :66-68
[9]   “互文”与“互动”:儒道关系新论 [J].
杨海文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06) :48-51
[10]   论清政府在玉树地区推行的会盟制度 [J].
桑丁才仁 .
西北民族研究, 2004, (04) :23-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