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的一个世纪:四种模式与三个阶段

被引:24
作者
赵毅衡 [1 ,2 ]
机构
[1]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2] 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符号学; 符号化; 当代文化; 批评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0 [语言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501 ; 050102 ;
摘要
当代文化的最重要特点之一是符号泛滥,整个社会生活高度符号化,"符号消费者"成为人的主要社会角色。因此,中国学界乃至世界学界,不得不加强符号学研究,提高符号学在整个批评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幸运的是,现代符号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相当精密的学科。符号学有过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历经过四种重要模式,索绪尔、皮尔斯、卡西尔、巴赫金都提出了有重大意义的系统符号学理论,但是他们的模式都暴露出片面性。因此,当今符号学一面要解决许多至今尚未有结论的问题,一面在寻找更加适用的模式,那很可能是批评理论四大学科间的融合以及符号学理论与门类符号学结合。
引用
收藏
页码:196 / 20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象征理论[M]. 商务印书馆 , (法)茨维坦·托多罗夫(TzvetanTodorov)著, 2004
[2]  
文学符号学[M].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 赵毅衡著, 1990
[3]  
人论[M]. 上海译文出版社[德]恩斯特·卡西尔, 1985
[4]  
The Metaphysics ofSymbolic Forms .2 YaleUniv.Press . 1998
[5]  
Political Bodies/Body Politic:The Semiot-ics ofGender .2 Darlene M.Juschka. Equinox .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