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路研究

被引:15
作者
王岩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基本理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O I
10.13904/j.cnki.1007-1539.2017.06.002
中图分类号
D64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5 ;
摘要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理论逐步成熟,实践日趋科学化,更显实效性,但仍存在着进一步完善与发展的空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公民素养是精神文明的逻辑前提,伦理道德是其核心内涵,法治精神是其实践诉求,意识形态是其政治保证,日常生活理念是其基础层次,红色文化是其动力支持,家风家训是其主要载体,语言文明是其直接表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若要发挥更大的威力,增强实效性,需要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更高水平的辩证统一和动态平衡;弘扬时代精神,创新内容方法,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力;传承中华文脉,弘扬中国精神,推动中华文化走向现代化。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民族优秀价值文化之维 [J].
李金和 .
齐鲁学刊, 2016, (05) :65-69
[2]   以红色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质 [J].
杨建义 .
思想教育研究, 2016, (08) :43-46
[3]   “精神”,如何与“文明”在一起? [J].
樊浩 .
哲学动态, 2015, (08) :5-13
[4]   中国古代家训的源流、精义及其当代转换的方法论 [J].
邵龙宝 .
兰州学刊, 2015, (05) :32-41
[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究综述 [J].
韩振峰 .
理论与现代化, 1997, (08) :27-29
[6]  
当中国统治世界.[M].(美) 雅克; 著.中信出版社.2010,
[7]  
大失控与大混乱.[M].(美)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ZbigniewBrzezinski)著;东方编译所组织编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8]  
邓小平文选.[M].邓小平 著.人民出版社.1994,
[9]  
人的现代化.[M].殷陆君编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D].谭吉华.湖南师范大学.2004,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