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现象再解析和东北振兴预判研究——对影响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变化稳定因素的初探

被引:46
|
作者
樊杰 [1 ,2 ,3 ]
刘汉初 [1 ,2 ,3 ]
王亚飞 [1 ,2 ,3 ]
赵艳楠 [1 ,2 ,3 ]
陈东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稳定因素; 预判研究; 承载能力; 软环境; 地缘关系; 国有经济; 城市贫困; 东北振兴; 东北现象;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6.10.001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从"东北现象"的新近表现,提出影响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变化的3个稳定因素: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地缘关系、文化和体制机制。分别对3个稳定因素在东北地区的特征状况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东北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本底强,但开发利用效益不佳,突出表现在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面积过小、限制性开发区收益较低、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超载低;位于全球三大经济圈之一的东北亚核心区,地缘优势突出,但未能转换为经济优势,突出表现为外向型经济比重过小、对日韩贸易地位不凸显;文化和体制机制成为限制东北地区发展的核心障碍,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国有经济比重过高。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结合东北振兴的问题导向,着重对东北地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解决发展驱动力的转型、创新国有企业改革模式和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协调发展、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实现开放经济的转型以及腾出国内市场促进东北优势产业继续保持活力、以共享发展理念消除城市贫困增进东北地区民生福祉、采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实现东北地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进行发展等开展预判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445 / 145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