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家腐败犯罪刑事治理困境与出路

被引:4
作者
操宏均
机构
[1] 国家检察官学院科研部
关键词
民营企业家腐败犯罪; 刑事治理; “企业预防腐败犯罪”酌定情节;
D O I
10.16231/j.cnki.jhpc.2016.04.002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家腐败犯罪数量呈现增长势头,形势较为严峻,并且这类犯罪中以利益交换为基础的贿赂型腐败犯罪尤为突出。实践表明,这类犯罪除了造成较为直观的经济损失之外,还将直接动摇社会的诚信基石,助长"潜规则"滋生蔓延,增加交易成本,传递"负能量"。因此,必须对当前刑事司法中存在的选择性司法、多头执法、"两法衔接"、量刑失衡衍生"低成本高回报",以及案件发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进行全面检视,进而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用好刑事司法裁量权、恪守刑法谦抑精神、大力开发刑罚替代措施,以及增加"企业预防腐败犯罪"的酌定量刑情节等举措,实现民营企业家腐败犯罪刑事司法公正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企业家犯罪背后常现官员腐败身影.[N].赵丽;赵晨曦;.法制日报.2011,
[2]   中国企业家“不务正业”的制度分析 [J].
李晓敏 .
华东经济管理, 2012, 26 (06) :87-90
[3]   京都律师事务所:企业家涉嫌犯罪案件的六个方面 [J].
朱勇辉 .
法人, 2012, (02) :26-27
[7]   2009年度中国企业家犯罪报告 [J].
王荣利 .
法人杂志, 2010, (01) :34-44+96
[8]   从选择性司法谈司法公信力的建设 [J].
汪燕 .
湖北社会科学, 2009, (12) :159-162
[9]   反商业贿赂如何借助“外脑” [J].
董晓燕 ;
任建明 .
廉政瞭望, 2006, (04) :11-12
[10]   中国90年代后半期腐败造成的经济损失 [J].
胡鞍钢 .
国际经济评论, 2001, (Z3) :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