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权法与合同法的互动探讨

被引:9
作者
罗昆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格权法; 合同法; 民法典; 人格;
D O I
10.19404/j.cnki.dffx.2017.06.010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人格权法除需与民法总则、侵权责任法相衔接外,还需与合同法衔接。人格尊严保护与消极缔约自由存在冲突,两者的平衡应以我国现有相关法律规定和实践为基础,借鉴域外立法经验来实现。人格权的限制、转让以及行使方式的规定对合同的效力认定在路径与结果两方面存在影响。完善债务不履行侵害人格权的损害赔偿制度需明确规定赔偿项目、合理界定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范围。人格权商业化利用的合同法规制路径将妨碍其制度内容表达,人格权法的规制路径则更为可行。人格权法属于民法典的重大创新且缺乏足够先例可循,立法应关注并慎重处理人格权法与其他法律制度的互动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10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合同法研究.[M].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978-7-300-21647-8
[2]  
合同法.[M].崔建远.法律出版社.2015,
[3]  
合同法.[M].李永军;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  
合同法总则.[M].朱广新;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5]  
人格权法.[M].王泽鉴;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  
审判前沿.[M].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编;贺荣主编;.法律出版社.2005,
[7]  
人格权法研究.[M].王利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8]  
民法总则.[M].郑玉波; 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9]  
民法总则.[M].王泽鉴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10]  
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M].梁慧星著;.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