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数据视角下的隐私权保护模式

被引:19
作者
齐鹏飞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大数据; 隐私权; 权利;
D O I
10.19648/j.cnki.jhustss1980.2019.02.09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在大数据场景下,传统隐私权保护模式存在保护范围不及且能力不达的困境。从隐私权保护模式相关理论中抽丝剥茧,大数据场景下的隐私权核心是个人信息。本文以个人信息保护为主线,通过对比欧洲综合规制模式和美国市场自律规制模式,为我国隐私权保护寻找切实可行的出路。我国隐私权保护可综合借鉴德国模式和美国模式的有效方式,以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保护为宗旨,建议立法回应大数据视角下市场需要与隐私利益的复杂关系,全面保护个人信息的人格利益和财产利益。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论大数据时代的个人数据权利 [J].
程啸 .
中国社会科学, 2018, (03) :102-122+207
[2]   感性的曲行性和心智的本质:黑格尔的现代知识批判 [J].
丁三东 .
哲学研究, 2018, (02) :90-98
[3]   大数据时代的隐私危机及其侵权法应对 [J].
徐明 .
中国法学, 2017, (01) :130-149
[4]   从隐私到个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的理论与制度安排 [J].
张新宝 .
中国法学, 2015, (03) :38-59
[5]   隐私权概念的再界定 [J].
王利明 .
法学家, 2012, (01) :108-120+178
[6]  
数据挖掘.[M].伊恩·H.威腾.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7]  
大数据和我们.[M].安德雷斯·韦思岸.中信出版社.2016,
[8]  
信息论.[M].布尔金.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
[9]  
信息简史.[M].(美) 格雷克; 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10]  
人格权法研究.[M].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978-7-300-163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