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0 条
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演变机制研究——基于城市能源与土地要素约束的视角
被引:22
作者:
陈浩
刘培
许佩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来源: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能源与土地要素;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时空动态;
增长驱动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F426.2 [];
F299.23 [城市经济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020205 ;
0202 ;
120405 ;
摘要:
在探索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实现路径中,本文从城市能源与土地要素配置结构约束下的视角出发,以2004—2017年中国的280个微观城市为样本,基于SBM-Luenberger生产函数的方法重新测度和分析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增长指数,并对GTFP增长的来源、时空动态特征、内部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显示:①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在2004—2017年总体变化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正向增长阶段(2004—2008)→负向增长阶段(2009—2015)→正向增长阶段(2016年以后),GTFP增长主要来源于其规模效率的增长。②在空间动态变化中,初始阶段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集聚HH区域(高增长水平)集中在西部,LL区域(低增长水平)则集中在福建、江苏、浙江、黑龙江等东部。随着时间的推移,HH区域在西部基础上不断扩大到中部和京津冀地区,且东岸沿海区域的LL区域范围在缩小。③在增长驱动因素中,城市能源结构的直接负效应与城市新能源电力供给占比较低有关;土地资源供应结构的负向效应说明城市发展存在"底线竞争"效应;产业结构的高级进程有利于地区整体GTFP增长但对产业属地环境存在负向效应。除此之外,资源倾斜与资源集聚效应越强,其地区GTFP增长能力越强。因此,应充分发挥城市集聚的规模效应,提高城市能源与土地资源的集约效率,依靠经济效率、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的提升实现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105
页数:13
相关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