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知识与政策执行成效——环境政策地方实践的双重话语分析

被引:47
|
作者
钟兴菊
机构
[1]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重庆大学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地方性知识; 双重话语; 基层执行逻辑;
D O I
10.16149/j.cnki.23-1523.2017.01.004
中图分类号
D63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村委会作为"上下"间多重话语的中转站与加工厂,成为政策变通执行现象讨论的焦点,既往研究主要从"结构-制度"与"过程-事件"视角对基层政府政策行动策略及其背后所交织的"权力-利益"博弈网络进行分析。本研究基于"双重话语"分析视角,结合大巴山区东溪村退耕还林政策地方实践的个案研究发现,村委会作为政策基层行动的核心主体,运用地方性知识构建"上下"之间的双重话语体系回应和解读一系列行动策略,即非正式权力运作的"公平",土地耕种为本的生存逻辑优先,坚持"弱者补偿"原则的博弈等,进而揭示环境政策基层执行的行动逻辑:即"回应任务为中心"的准政府逻辑以及"追求福利最大化"的共同体逻辑。本文的创新在于从话语分析视角探究政策变通执行现象背后存在的合法性根源,即村委会运用地方性知识构建的双重话语对行动策略及其背后交织的"权力-利益"网络进行持续的解读与包装,从而使政策地方实践获得合法性认同。由于科层制的特殊性,仅针对村委"上下"之间多层级话语的简化分析,可能会影响政策实践中话语转换策略与规则的延展性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8+155 +155-15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6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