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 条
基于遥感监测的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及其人文驱动力分析
被引:24
|作者:

韦惠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社区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中心

祁应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社区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中心
机构:
[1]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社区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中心
来源:
关键词:
遥感技术;
草地退化;
相关性分析;
空间转移;
玛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6 [草原保护];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玛曲作为青藏高原地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和敏感区,对不同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非常敏感,为解决草地面临的退化问题,实现玛曲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研究利用2004-2013年的MODIS-EVI数据和相关的社会统计数据反演了玛曲草地退化的时空格局,发现10年间玛曲草地退化主要从西北部高海拔地区逐渐转向东南部低海拔地区,在此基础上利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分析了不同人文因素对草地退化空间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1)人类活动对草地退化的影响比较大,距离牧民居住点1~3km内植被的年际变化率比较高,而且自从2008年玛曲实施了"牧民定居工程"后,居住点附近的草地退化更加严重了;2)草地资源利用强度是草地退化的直接诱发原因,不同地区的草原超载水平和牲畜密度与草地植被的年际变化率呈明显的负相关;3)从博弈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当前流行的联户经营模式下单个牧户的超载动机,发现通过实施一定的生态补偿政策和加强监管力度可以转变牧户自身的博弈策略,最终达到一种以"不增加放牧量"为最优策略的新型"纳什均衡";4)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近年来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牧民安居工程的实施、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围栏以及鼠患等都对玛曲草地植被产生了一定的破坏。
引用
收藏
页码:2576 / 258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 [1] 甘肃省草原产草量动态监测模型[J]. 草业科学, 2015, 32 (12) : 1988 - 1996孙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王炳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冯今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姜佳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潘冬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王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王红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韩天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
- [2] 2000-2010年黄河源玛曲高寒湿地生态格局变化[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 (03) : 326 - 335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黄翀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刘高焕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庆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 [3] 那曲地区草地植被时空格局与变化及其人文因素影响研究[J]. 草业学报, 2012, 21 (03) : 1 - 10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刘高焕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4] 黄河源区玛曲草原草场退化原因调查分析[J]. 生态经济, 2011, (02) : 166 - 170吕少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文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康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 [5] MODIS NDVI与MODIS EVI的比较分析[J]. 遥感信息, 2010, (06) : 73 - 78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杨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 [6] 基于3S技术的玛曲县草地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驱动力[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6 (01) : 85 - 90+95李文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农业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重点实验室薛中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农业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重点实验室郭述茂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农业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重点实验室徐丹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农业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重点实验室范成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农业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重点实验室张晶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农业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重点实验室
- [7] 分布型过牧:一个被忽视的内蒙古草原退化的原因[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 (12) : 8 - 16张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农村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CRESS)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农村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CRESS)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8] 气候变化对甘肃玛曲草原生态的影响[J]. 中国草地学报, 2008, (03) : 14 - 21杨兰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李宗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中心气象台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王劲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 [9] 玛曲县生态环境退化、恢复重建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J]. 草业与畜牧, 2008, (05) : 36 - 40陈文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郑华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甘肃省科技厅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戚登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李广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柴春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刘正恒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甘肃省玛曲县草原总站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宗文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甘肃省玛曲县草原总站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杨鑫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陈炜青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10] 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草地退化的气候背景分析——以玛曲县为例[J]. 草业科学, 2008, (04) : 23 - 27王建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王振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甘南州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吕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甘南州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