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近地层及北侧气压系统的季节性振荡变化

被引:5
|
作者
荀学义 [1 ,2 ]
胡泽勇 [1 ,3 ]
崔桂凤 [4 ]
王愚 [1 ]
白彬人 [1 ]
谷良雷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2]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
[3]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4]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八中学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季节性振荡变化; 近地层; 气象要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3 [大气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ERA-Interim逐日4次600 h Pa位势高度再分析资料,以及青藏高原和周边地区75个气象站日平均温度、降水和相对湿度资料,对高原近地层及北侧气压系统的季节性振荡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原近地层及北侧气压系统强度在围绕中心点顺时针运动时不断加强,逆时针运动时不断减弱.两气压系统呈明显的跷跷板式变化,在600 h Pa上表现为高度场空间结构沿经向上的调整;低高压差负值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与高原季风起讫时间吻合.高原夏季降水的起讫不仅与高原及北侧气压系统结构密切相关,而且与高原东南或南部水汽输送条件息息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60 / 36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 [1] 西藏东部6-9月降水与中部地-气温差的关系
    汶林科
    崔鹏
    向灵芝
    方华
    [J]. 冰川冻土, 2011, 33 (02) : 300 - 308
  • [2] 青藏高原西部及东南周边地区季风前大气边界层结构分析
    朱春玲
    马耀明
    陈学龙
    [J]. 冰川冻土, 2011, (02) : 325 - 333
  • [3] ECMWF和NCEP再分析资料在青藏高原高度场变化中的对比分析
    荀学义
    胡泽勇
    孙俊
    崔桂凤
    徐丽娇
    谷良雷
    [J]. 冰川冻土, 2011, (01) : 80 - 87
  • [4] 青藏高原季节冻土的气候学特征
    李韧
    赵林
    丁永建
    沈永平
    杜二计
    刘广岳
    [J]. 冰川冻土, 2009, 31 (06) : 1050 - 1056
  • [5] 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对北半球气候影响的研究
    周秀骥
    赵平
    陈军明
    陈隆勋
    李维亮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11) : 1473 - 1486
  • [6] 青藏高原的热力和动力作用对亚洲季风区环流的影响
    王同美
    吴国雄
    万日金
    [J]. 高原气象, 2008, (01) : 1 - 9
  • [7] 闭合气压系统环流指数的定义及计算
    王盘兴
    卢楚翰
    管兆勇
    李尚锋
    姚菊香
    严厉
    [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06) : 730 - 735
  • [8] NCEP-FNL与T213L31同化资料对比分析中的地形差异影响
    李长青
    闫之辉
    王瀛
    郜凌云
    [J]. 气象, 2007, (01) : 62 - 69
  • [9] 青藏高原热状况和海温异常对亚洲季风季节转换年际变化的影响
    毛江玉
    吴国雄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5) : 1279 - 1287
  • [10] Comparison of Products from ERA-40,NCEP-2,and CRU with Station Data for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China
    赵天保
    符淙斌
    [J]. 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 2006, (04) : 593 - 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