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7 条
采用因素分解模型研究京津冀地区用水变化的驱动效应
被引:11
|作者:
庄立
[1
,2
]
王红瑞
[1
]
张文新
[3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3]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因素分解模型;
用水量;
时空分异;
京津冀地区;
D O I:
10.13198/j.issn.1001-6929.2016.02.17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迫切需要分析其用水量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分析用水总量变化时空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因素分解模型研究了2003—2013年京津冀地区产业用水量变化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产业用水量10年间下降了8.84%,是京津冀地区实现经济增长和水资源利用脱钩的主要影响因素;规模效应10年间累计增加了267.95×108m3,是导致产业用水量增长的唯一驱动因素;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都倾向于减少产业用水量,分别累计减少124.17×108和164.11×108m3;技术效应是北京产业用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10年间累计减少了79.14%的产业用水量;而天津的结构效应要强于技术效应,10年间分别累计减少81.17%和73.71%的产业用水量;河北的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10年间分别累计减少51.37%和68.33%的产业用水量,相比京津仍有较大潜力.研究显示,调整产业结构、推广节水技术是缓解京津冀水资源短缺压力的有效途径,未来河北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应紧密结合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引用
收藏
页码:290 / 298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