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的式微与现代人的生存

被引:36
作者
吴玉军 [1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2]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关键词
共同体; 归属感; 工业主义; 都市; 生存;
D O I
10.14167/j.zjss.2009.11.014
中图分类号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在传统社会,以血缘、地缘等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共同体",借助其未经分化的、直接性的社会关系使个体获得了精神依托。工业主义打破了共同体的封闭结构,将一个变幻莫测、神奇万象的大都市生活带到了现代社会之中。在货币支配下的都市中,人们进行着非个人的、表面的、短暂的,因而也是部分性的接触。大都市生活产生了原子化的人际关系,导致了人们内心的骚动和连续感的丧失。现代人需要在工业主义逻辑和骚动的都市生活中寻求稳固的"阿基米德点",以便克服精神上的不安,进而获得稳固的归属感。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60+126 +126-12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资本主义.[M].(英)彼得·桑德斯(PeterSaunders)著;张浩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2]  
现代性基本读本.[M].汪民安;陈永国;张云鹏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3]  
柏拉图全集.[M].[(古希腊)柏拉图(Platon)著];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3,
[4]  
共同体.[M].(英)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著;欧阳景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5]  
流动的现代性.[M].(英)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著;欧阳景根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
[6]  
时尚的哲学.[M].(德)齐奥尔格·西美尔著;费勇;吴〓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7]  
现代性的后果.[M].(英)安东尼·吉登斯著;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00,
[8]  
共同体与社会.[M].(德)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Tonnies)著;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9,
[9]  
民族—国家与暴力.[M].(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胡宗泽;赵力涛译;.三联书店.1998,
[10]  
后现代精神.[M].(美)大卫·雷·格里芬(D.R.Griffin)编;王成兵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