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邻避冲突结果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40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100
作者
万筠
王佃利
机构
[1]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邻避冲突结果; 影响因素; 定性比较分析;
D O I
10.16149/j.cnki.23-1523.20180830.004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本文旨在对中国邻避冲突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抗争者视角出发,结合社会运动理论框架提炼条件变量,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对40个邻避冲突案例进行分析,以探求影响抗争者偏好结果的必要条件及组合情况。研究发现,新媒体联动是使邻避冲突结果导向抗争者偏好的必要条件,框架使用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不是必要条件,可视为充分条件。在条件组合的10条解释路径中,发现两条典型路径,以及媒体互激、城市业主偏好策略、意见领袖作用有限论三条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与以往研究认为"闹解"成为抗争主流策略以及意见领袖发挥重要作用的结论不同的是,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发现城市业主这一群体更倾向于选择非暴力的行动策略,并且意见领袖作用有限。最后重新审视邻避冲突结果,进一步得到政府邻避冲突治理的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6+172 +17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争取科技公民权:为什么邻避从抗争转向社会运动——以中国城市反焚事件(2009—2013年)为例 [J].
陈晓运 .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7, (06) :77-92+127
[2]   超越“公民”抗议:从企业竞争的角度理解邻避事件 [J].
王军洋 .
中国行政管理, 2017, (12) :84-90
[3]   “中国式”邻避运动结果的影响因素研究——对22个邻避案例的多值集定性比较分析 [J].
高新宇 ;
秦华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19 (04) :65-73+92
[4]   从“邻避管控”到“邻避治理”:中国邻避问题治理路径转型 [J].
王佃利 ;
王玉龙 ;
于棋 .
中国行政管理, 2017, (05) :119-125
[5]   “政治机会结构”视域下环境邻避运动的发生逻辑及其治理——基于双案例的对比分析 [J].
王刚 ;
毕欢欢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02) :97-106
[7]   公众参与悖论与空间权博弈——重视邻避冲突背后的权利逻辑 [J].
侯光辉 ;
陈通 ;
王颖 ;
姚天增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 (01) :117-123
[8]   媒介化抗争视阈下中国邻避运动的定性比较分析 [J].
汤志伟 ;
凡志强 ;
韩啸 .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6, 28 (06) :48-57
[9]   空间正义与邻避冲突的化解——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视角 [J].
王佃利 ;
邢玉立 .
理论探讨, 2016, (05) :138-143
[10]   定性比较分析(QCA)与新闻传播学研究 [J].
毛湛文 .
国际新闻界, 2016, 38 (04) :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