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教育研究中的理论之争——建立学习的复杂系统概念化框架

被引:3
作者
迈克尔J雅各布森 [1 ]
摩奴卡普木 [2 ]
彼得赖曼 [1 ]
张婧婧 [3 ]
王雨晨 [4 ]
曹鹭 [5 ]
机构
[1] 悉尼大学教育与社会工作学院
[2] 香港教育学院心理学部
[3]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4]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远程教育研究中心
[5]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育与社会工作学院
关键词
复杂系统; 学习; 自组织; 涌现性;
D O I
10.19605/j.cnki.kfxxyj.2018.02.001
中图分类号
G40 [教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借鉴复杂的物理与社会系统(physical and social systems)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本文提出一个新的学习概念化框架来指导教育研究。我们认为,学习发生的情境是一个复杂系统,含有不同层次的元素与主体(agents),包括神经、认知、个人、人际、文化等,这个系统在各个层次上都存在交互式反馈,从而使整个系统产生在个体或局部层次上不具备的集体复杂特征。我们分析了认知与情境理论长期以来的争论(debate),并提出一个学习的复杂系统概念化框架(CSCFL)。我们最终总结了CSCFL可能对教育研究产生的广泛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STUDYING COMPLEX ADAPTIVE SYSTEMS[J]. John H.Holland.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 Complexity. 2006(01)
[2]  
Introduction: The Relevance of the Situative Perspective in Educational Psychology[J] . Julianne C. Turner,Susan Bobbitt Nolen.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 2015 (3)
[3]  
Sensitivities to early exchange in synchronous 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CSCL) groups[J] . Manu Kapur,John Voiklis,Charles K. Kinzer.Computers & Education . 2007 (1)
[4]  
Complex Systems in Education: Scientific and Educational Importa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Learning Sciences[J] . Michael J. Jacobson,Uri Wilensky.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 2006 (1)
[5]   Commentary [J].
Newton, Julianne H. .
VISUAL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2006, 13 (01) :2-3
[6]   The emergence of creativity [J].
Sawyer, RK .
PHILOSOPHICAL PSYCHOLOGY, 1999, 12 (04) :447-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