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探索中国的宪政道路?——对白轲教授的回应

被引:8
作者
强世功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党国宪政体制; 中国宪政道路; 普适价值中国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本文回顾了作者研究中国宪政秩序的学术背景,即在回应"宪法司法化"主张过程中,从法律社会学和法律政治学的视角来探索中国实际存在的宪政体制,从而将中国共产党作为"事实上的主权者"纳入到中国宪政研究中。作者讨论了白轲教授和他的诸多共同观点,回应了白轲教授提出的几个问题,阐明福柯和卢梭的主权观对理解中国宪政秩序的重要意义,以及法律人与中国宪政体制之间的微妙关系,同时指出他与白轲教授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和定位的不同。作者认为,要探索中国宪政的道路必须关心更大的理论问题,包括思考历史是否终结,普适价值如何中国化以及中国应当如何学习西方的历史经验等,从而走出中国自己的宪政道路。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9+7 +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Who Will Find the Defendant if He Stays with His Sheep? Justice in Rural China.[J].Frank K. Upham.The Yale Law Journal.2005, 7
[2]  
法律和社会科学.[M].苏力; 主编.法律出版社.2013,
[3]  
旧制度与大革命.[M].(法) 托克维尔 (Tocqueville;A.D.) ; 著.商务印书馆.2012,
[4]  
制宪权与根本法.[M].陈端洪; 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5]  
极权主义的起源.[M].(美) 阿伦特;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6]  
通三统.[M].甘阳;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7]  
法律和社会科学.[M].朱苏力; 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
[8]  
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M].(美)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Fukuyama)著;黄胜强;许铭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9]  
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M].(德)卡尔·洛维特(KarlLowith)著;李秋零;田薇译;.三联书店.2002,
[10]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美]塞缪尔·亨廷顿 著;李盛平等 译.华夏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