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科学研究中的观测和模型系统建设

被引:25
|
作者
李新
程国栋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流域科学; 观测系统; 集成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4.9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流域是地球系统的缩微,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流域科学从基础研究角度可以被看作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方法在流域尺度上的具体体现;从流域综合管理的应用角度看,流域科学是在流域尺度上通过对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的优化配置而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应用科学。流域观测系统和模型系统的建设是发展流域科学的前提。提出了建立遥感—地面观测一体化的、覆盖流域能水和生物化学循环及社会经济活动的流域观测系统的设想,规划了系统各组成部分,以高效、高分辨率、高精度、多尺度、集成和现代化为流域观测系统的基本衡量准则。流域模型系统可概括为"水—土—气—生—人"集成模型的发展,应该科学目标和流域管理目标并重,既要发展具有综合模拟能力的流域集成模型,也要建成流域水土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可持续利用决策支持系统。流域集成模型应由分布式水文模型、陆面过程模型、地下水模型、渠系模型、动态植被模型和社会经济模型构成。
引用
收藏
页码:756 / 76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对地观测系统未来发展趋势及其技术需求
    安培浚
    高峰
    曲建升
    [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7, (06) : 762 - 767
  • [2] 任意地形实际天气条件下小时入射短波辐射模型——以黑河流域为例
    陈仁升
    康尔泗
    李新
    杨建平
    吉喜斌
    张智慧
    [J]. 中国沙漠, 2006, (05) : 773 - 779
  • [3] 内陆河高寒山区流域分布式水热耦合模型(Ⅰ):模型原理[J]. 陈仁升,吕世华,康尔泗,吉喜斌,阳勇,张济世.地球科学进展. 2006(08)
  • [4] 构建天地一体化的全球对地观测系统——三次国际地球观测峰会与GEOSS
    冯筠
    高峰
    黄新宇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12) : 1327 - 1333
  • [5] 黑河流域大气资料尺度转换的对比分析
    高艳红
    程国栋
    李新
    吕世华
    [J]. 高原气象, 2005, (04) : 563 - 569
  • [6] 一种空间建模环境及其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应用
    张耀南
    韦五周
    程国栋
    [J]. 中国沙漠, 2005, (04) : 612 - 617
  • [7] 对地球系统科学的几点认识
    周秀骥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04) : 513 - 515
  • [8] 中日合作亚洲季风实验——青藏高原实验(GAME-Tibet)
    王介民
    邱华盛
    [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0, (05) : 386 - 388
  • [9]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科学问题与实验计划概述
    吕达仁
    陈佐忠
    王庚辰
    陈家宜
    季劲钧
    李永宏
    陈洪滨
    乔劲松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1997, (03) : 2 - 12
  • [10] 关于地学的发展问题
    钱学森
    [J]. 地理学报, 1989, (03) : 257 -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