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西部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18
作者
李晓燕 [1 ]
王宗明 [2 ]
张树文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 阈值; 障碍因素; 吉林省西部;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7.0172
中图分类号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依据人类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压力-反馈-调控的概念模型;基于GIS和RS,采用栅格运算的方法运用复合模型对吉林省西部2000年生态环境安全程度进行了评价。并以压力驱动下生态环境跃点的变化作为阈值,将研究区分为绝对安全、安全、预警和不安全4种状态。结果表明,吉林省西部大部分地区处于安全状况,且东部安全状况好于西部,预警状况及不安全状况的区域集中分布在中部和西部。10个县市中,绝对安全状态比例极小,安全状态区域所占比例最大的是乾安县,最小的是大安县。预警状态区域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洮南市,已达到了县域面积的43·08%,最小的是乾安县,仅占1·56%。通榆县、镇赉县和大安县处于不安全状态区域的面积已达到了10%以上,是吉林省西部生态环境需要重点治理的区域。各县市平均安全程度的排序依次为乾安县>前郭自治县>镇赉县>松原市>长岭县>白城市>扶余县>洮南市>大安县>通榆县。障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土壤类型和区域开发指数是3种主要障碍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954 / 96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吉林西部农牧互动及其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J].
李晓燕 ;
王宗明 ;
张树文 .
生态学杂志, 2006, (05) :497-502
[2]   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在生态系统健康中的指示性作用 [J].
李晓燕 ;
王宗明 ;
张树文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5, (03) :226-230
[3]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J].
周文华 ;
王如松 .
生态学杂志, 2005, (07) :848-852
[4]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概念与理论基础 [J].
马克明 ;
傅伯杰 ;
黎晓亚 ;
关文彬 .
生态学报, 2004, (04) :761-768
[5]   荒漠化地区生态安全评价——以首都圈怀来县为例 [J].
陈浩 ;
周金星 ;
陆中臣 ;
尤联元 ;
卢金发 .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1) :58-62
[6]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概念框架研究 [J].
左伟 ;
周慧珍 ;
王桥 .
土壤, 2003, (01) :2-7
[7]   西北内陆河流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地区为例 [J].
陈东景 ;
徐中民 .
干旱区地理, 2002, (03) :219-224
[8]   论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J].
肖笃宁 ;
陈文波 ;
郭福良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3) :354-358
[9]   种群可持续增长区稳定性分析 [J].
岳天祥 .
自然科学进展, 2000, (07) :91-95
[10]   区域发展规划指标体系建立方法探讨 [J].
方创琳 ;
毛汉英 .
地理学报, 1999, (05) :41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