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特别合作区协同共治型区域治理模式研究

被引:33
作者
张衔春 [1 ]
栾晓帆 [2 ]
马学广 [3 ]
林雄斌 [4 ]
机构
[1]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
[2]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3]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4] 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
关键词
跨界产业园区; 路径依赖; 协同共治型区域治理; 深汕特别合作区;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8.09.009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伴随金融风暴引发了全球资本重组,资本的空间修复客观要求以新的跨界区域治理模式组织资本与劳动力关系,而中国传统跨界产业园区建设路径依赖于区域发展中"省-地方"分层设权治理模式。以珠三角地区的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例,通过深度访谈与文本分析法,发现深汕特别合作区形成的多主体共同参与、分工合作的协同共治型区域治理模式是在传统路径依赖基础上的一次制度创新。通过分析模式产生的产业经济背景、政策制度背景与现实发展概况,并解构深汕特别合作区行政组织架构、空间发展政策及利益分配机制,发现省政府的放松管制与资源注入,地方政府的优势互补、分工协同是协同共治型区域治理模式的本质特征,而这一区域治理模式的产生将会对中国区域产业政策与空间政策及政府职能转型提供新的经验与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1466 / 147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基于政府力和社会力交互作用视角的半城市化地区工业用地演化特征及其机制研究——以佛山市顺德区为例 [J].
杨忍 ;
陈燕纯 ;
徐茜 .
地理科学, 2018, 38 (04) :511-521
[2]   中国城市群制度一体化评估框架构建——基于多层级治理理论 [J].
张衔春 ;
许顺才 ;
陈浩 ;
单卓然 .
城市规划, 2017, 41 (08) :75-82
[3]   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模式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J].
蒋费雯 ;
罗小龙 .
城市问题, 2016, (07) :38-43
[4]   村镇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困境与策略探析——以珠海市斗门镇为例 [J].
林雄斌 ;
杨家文 ;
李贵才 .
现代城市研究, 2016, (03) :75-82
[5]   区域规划的历程演变及未来发展趋势 [J].
陈明 ;
商静 .
城市发展研究, 2015, (12) :70-76+83
[6]   分权化与都市区整合:“广佛同城化”的机遇与挑战 [J].
袁奇峰 .
北京规划建设, 2015, (02) :171-174
[7]   长株潭城市群多中心网络治理机制研究 [J].
张衔春 ;
吕斌 ;
许顺才 ;
龙迪 ;
陈鹏 .
城市发展研究, 2015, (01) :28-37
[8]   中国跨界新区的形成机制、空间组织和管治模式初探 [J].
刘永敬 ;
罗小龙 ;
田冬 ;
王盈 .
经济地理, 2014, 34 (12) :41-47
[9]   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思考 [J].
王军 .
城市规划, 2014, 38 (06) :73-76
[10]   基于区域空间生产视角的区域合作治理——以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为例 [J].
张京祥 ;
耿磊 ;
殷洁 ;
罗小龙 .
人文地理, 2011, 26 (01)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