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府州县学学额及专设学额的运作:基于长三角地区的研究

被引:3
作者
梁志平 [1 ]
张伟然 [2 ]
机构
[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2]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学额; 文风; 钱粮丁口; 长三角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49 [清前期(1616~1840年)];
学科分类号
0602 ;
摘要
本文在考订清代各州县学取额等级的基本原则基础上,运用统计,结合案例,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各州县学学额定等、分割及增减与文风高下、钱粮丁口多寡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因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确定学额等级时所依据的具体数量标准会因府而异;同时进一步指出,文风、钱粮丁口在上述各类操作的具体运用中侧重点不一样:定等、增设、分割学额时,钱粮丁口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而各地在学额确定后,增减学额则主要是看文风高下,即应试童生数量的多寡。清代学额的这种运作方式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额与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1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明代儒学生员与地方社会.[M].陈宝良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  
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M].北京图书馆古籍出版编辑组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
[3]  
科场回忆录.[M].钟毓龙 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
[4]  
听雨丛谈.[M].(清)福格撰;汪北平点校;.中华书局.1984,
[5]  
清代科举考试述录.[M].商衍鎏 著.三联书店.1958,
[6]  
光绪《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华书局.1991,
[7]  
嘉庆松江府志....,
[8]  
康熙《靖江县志》....,
[10]   定额非“定额”——晚清各府州县学缺额研究 [J].
梁志平 .
兰州学刊 , 2009, (02) :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