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讨价还价理论的企业集团中的利益分配

被引:9
作者
杨哲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企业集团; 利益分配; Nash讨价还价; Rubinstein讨价还价;
D O I
10.13587/j.cnki.jieem.2015.04.017
中图分类号
F276.4 [联合企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本文构建一个简单的企业集团组建模型,利用讨价还价理论,分析企业集团组建过程中的利益分配问题。分别利用Nash讨价还价理论和Rubinstein讨价还价理论,得出企业集团组建中的各种利益分配形式以及使其成立的条件,其中重点分析了不同成员对讨价还价过程的耐受程度。最后给出算例验证其可行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40 / 14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轮流出价博弈在发电企业并购中的应用 [J].
赵飞 ;
王蓉蓉 ;
齐善吉 ;
花志军 ;
曹晓钢 .
华北电力技术, 2009, (05) :17-20
[2]   讨价还价模型的并购谈判策略研究 [J].
于波涛 ;
于渤 .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08, (09) :1007-1011
[3]   基于期间收益的企业并购谈判模型 [J].
齐安甜 ;
张维 .
管理科学学报, 2004, (01) :73-79
[4]   纵向型企业集团R&D及其经济增长的博弈分析 [J].
肖条军 ;
盛昭瀚 ;
程书萍 ;
不详 .
管理科学学报 , 2002, (04) :1-6
[5]   外部性与企业集团形成动因 [J].
陶向京 ;
盛昭瀚 .
管理科学学报, 2002, (01) :40-45
[6]   企业的模糊动态边界与企业集团——对企业集团的本质的探讨 [J].
吴广谋 ;
盛昭瀚 ;
不详 .
管理科学学报 , 2001, (03) :9-13
[7]   企业集团并购的能量效率最优战略 [J].
肖条军 ;
盛昭瀚 .
中国管理科学, 2000, (04) :64-68
[8]   基于动态博弈的企业集团政策动态一致性分析 [J].
周晶 ;
盛昭瀚 ;
何建敏 ;
不详 .
管理科学学报 , 2000, (02) :49-53
[9]   论我国企业集团的组织与条件 [J].
张富春 .
生产力研究, 1998, (05) :66-69
[10]   我国企业集团规模问题探析 [J].
邬补科 .
浙江社会科学, 1998, (05) :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