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区域异质性与动态门限效应

被引:24
作者
叶建平
申俊喜
胡潇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OFDI逆向技术溢出; 吸收能力; 区域异质性; 动态门限效应;
D O I
10.13516/j.cnki.wes.2014.10.011
中图分类号
F832.6 [汇兑、对外金融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本文利用2003201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吸收能力,并从人力资本、市场化指数、研发资本存量、经济规模和研发强度5个指标出发,研究了其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及其吸收能力的门限效应,并具体测算出这5个指标的门限值。研究结果表明,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显著并表现出动态特征;逆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较强,但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在相关指标越过门限之后,两者均得到显著改善。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2+89 +8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外商直接投资(FDI)与中国省际经济增长差异——基于GMM估计方法 [J].
马立军 .
国际贸易问题, 2013, (10) :149-158
[3]   中国O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研究 [J].
刘宏 ;
张蕾 .
财贸经济, 2012, (01) :95-100
[4]   国际R&D、吸收能力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李梅 ;
金照林 .
国际贸易问题, 2011, (10) :124-136
[5]   人力资本与国际R&D溢出——基于OFDI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J].
李梅 ;
柳士昌 .
科学学研究, 2011, 29 (03) :373-381+402
[7]   中国ODI反向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 [J].
王英 ;
刘思峰 .
科学学研究, 2008, (02) :294-298
[8]   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海外直接投资理论与实践 [J].
杜群阳 ;
朱勤 .
国际贸易问题, 2004, (11) :66-69
[9]  
Inflation and growth: new evidence from a dynamic panel threshold analysis[J] . Stephanie Kremer,Alexander Bick,Dieter Nautz.Empirical Economics . 2013 (2)
[10]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ransfer technology across borders? New evidence [J].
Bitzer, Juergen ;
Kerekes, Monika .
ECONOMICS LETTERS, 2008, 100 (03) :35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