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或闲聊?——人机交流的极限与聊天机器人的发展路径选择

被引:40
作者
王颖吉 [1 ]
王袁欣 [2 ]
机构
[1]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2]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
关键词
聊天机器人; 交流极限; 任务导向; 闲聊; 路径;
D O I
10.13495/j.cnki.cjjc.2021.04.002
中图分类号
TP242 [机器人];
学科分类号
1111 ;
摘要
聊天机器人的出现使人机交互行为(human-machine interaction)进化到"对话模式",这也激发了人们对于人机之间进行无障碍交流的期待。然而,如果对人类交流的本质稍加分析,不难发现,聊天机器人由于缺乏肉身而无法产生共情,也无法对人类日常生活经验产生存在论意义上的理解。人与机器在物性上的差异是绝对的,这意味着两者之间很难实现完美沟通。不过,作为一种高效率的智能化工具,聊天机器人能够满足人类对于技术服务的刚性需求,其应用和发展前景都极为广阔。考虑到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伦理安全风险及社会后果,人们应该尽量避免卷入与机器之间的深度社会情感关系,更多地专注于其工具性服务功能。因此,人们应该在技术迷思中认清现实和梦想的差异,并结合预期风险防控而选择聊天机器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由此重启人机对话的新篇章。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50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2]   From Eliza to XiaoIce: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with social chatbots [J].
Heung-yeung SHUM ;
Xiao-dong HE ;
Di LI .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018, 19 (01) :10-26
[3]  
作为文化的传播[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詹姆斯·W.凯瑞, 2019
[4]  
深度学习[M].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伊恩·古德费洛, 2017
[5]  
心理学原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威廉·詹姆斯, 2017
[6]  
重拾交谈[M]. 中信出版社 , 雪莉·特克尔, 2017
[7]  
对空言说[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约翰·杜翰姆·彼得斯, 2016
[8]  
人工智能狂潮[M]. 机械工业出版社 , 松尾丰, 2015
[9]  
超级智能[M]. 中信出版社 , 波斯特洛姆, 2015
[10]  
技术与时间[M]. 译林出版社 , (法) 斯蒂格勒 (Stiegler,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