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算法解释权不是一项法律权利——兼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第二十五条

被引:29
作者
贾章范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算法解释权;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 算法损害; “可怜圆点”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030103 ;
摘要
算法解释权的权利内容与解释标准存在一定的冲突,其保护的利益能够被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等法律规范所涵盖。对算法运行程序、内在机理、数据权重等内容的解释将会产生专业性与可理解性的冲突,由算法使用人提供解释的可靠性亦欠缺相应的评价标准,难以被存在利害冲突的相对人所认可。算法解释权对相对人的救济效果有限,但却可能会对商业秘密、国家利益和市场竞争秩序造成不良影响,徒增司法机关的裁判成本和社会公众的理解负累,难以成为独立的权利类型。《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第25条不宜被认定为确立了算法解释权,而是在相对人遭受重大损害时,算法使用人应承担的重要信息说明义务,属于相对人知情权的范畴。对于算法造成的损害,可以借助莱斯格的"可怜圆点"理论,综合利用法律、市场、社群规范和架构等多种工具进行调节,而非引入似是而非的算法解释权,以期实现鼓励技术进步、规范算法使用和救济受害人之间的平衡。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6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代码2.0.[M].劳伦斯·莱斯格.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2]  
民法典编纂的历史之维.[M].马小红;孙明春.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978-7-301-28195-6
[3]  
损害赔偿.[M].王泽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4]  
民法总则.[M].王泽鉴;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  
换脸软件涉嫌公众安全 人体生物识别信息管理要跟上.[N].刘春泉;.第一财经日报.2019,
[6]  
“支付宝账单”事件的四个疑问.[N].王心禾;.检察日报.2018,
[7]   反思算法权力 [J].
郭哲 .
法学评论, 2020, 38 (06) :33-41
[9]   大数据“杀熟”的法律定性及其规制——基于“算法”规制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二维视角 [J].
邹开亮 ;
彭榕杰 .
金融经济, 2020, (07) :51-57
[10]   “后真相”背后的算法权力及其公法规制路径 [J].
肖冬梅 .
行政法学研究, 2020, (04)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