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伦理悖论及其化解之道

被引:39
作者
陶应时 [1 ,2 ]
罗成翼 [1 ]
机构
[1] 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关键词
人类胚胎基因编辑; 伦理悖论; 有限开放; 差异性发展; 立体监管;
D O I
10.15994/j.1000-0763.2018.02.013
中图分类号
B82-05 [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Q78 [基因工程(遗传工程)];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071007 ; 0836 ; 090102 ;
摘要
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引发了全球生物学家、生命伦理学者和社会公众等激烈的伦理论争。反对者认为,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突破了不可逾越的伦理"红线",应当"全面禁止",理由主要有:改写人类进化方式;存在严重技术风险;违背后代自决权;导致人类社会新的不平等;损害人类的"基因完整性"与"人种完整性"。而支持者认为,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有利于探究生命奥秘和促进人类健康,具有科学及道德合理性,应当"全面开放"。面对这一巨大而深刻的伦理悖论,本文提出了"有限开放"的解悖路径,即实现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差异性发展,使之"弃恶扬善",同时,构筑立体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监管体系,为其伦理悖论的化解提供制度保障。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物种“内在生物本质主义”:从温和走向激进 [J].
肖显静 .
世界哲学, 2016, (04) :61-71+160
[2]   转基因技术的伦理分析——基于生物完整性的视角 [J].
肖显静 .
中国社会科学, 2016, (06) :66-86+205
[3]   “新物种本质主义”的合理性分析 [J].
肖显静 .
哲学研究, 2016, (03) :106-112
[4]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J].
谢亚磊 ;
刘千琪 ;
刘戟 .
生命的化学, 2016, 36 (01) :1-6
[5]   基因编辑技术何去何从 [J].
陈轶翔 .
世界科学, 2016, (01) :38-41
[6]  
CRISPR/Cas9的应用及脱靶效应研究进展[J]. 郑武,谷峰.遗传. 2015(10)
[7]   人类增强技术的发展与伦理挑战 [J].
江璇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4, 30 (05) :43-48
[8]   合成生物学技术应用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和规制原则 [J].
吴昊 ;
李建军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3, 29 (02) :42-46
[9]   人体胚胎试验的伦理问题 [J].
符美玲 ;
冯泽永 ;
孙墨龙 .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11, (07) :19-21+27
[10]   基因技术的道德哲学革命 [J].
樊浩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1) :123-13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