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发展之悖谬场域的实践超越与社会真价值理解的中国逻辑

被引:3
作者
袁祖社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价值; 现代性; 中国逻辑;
D O I
10.16240/j.cnki.1002-3976.2019.05.003
中图分类号
C12 [];
学科分类号
03 ; 0303 ;
摘要
梳理、反思和总结一个特定历史时段的社会总体性价值观念变迁,以及其中最为重要的核心理念的生成与发展,其最为恰当的做法,当是"观念史"视角的有效介入。因为,社会的变迁是多维度发生、全景式展开的。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社会发展与变革,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全面的、深层次的变迁。中国社会、一代中国民众在一个全新的价值实践及其由此所造成的价值化的世界中,理智地审视体制转型、结构分化过程中"国家"与"社会"间真实的关系,及其得以可能的现实的历史场景,自觉地展开了对包括人自身价值在内的社会生活各领域价值之确当性根基的艰难求索、论证,以及反思批判与超越基础上的自主建构和确证历程。依托此一历程并在这一历程中,中国社会、中国民众真切地认识并体验到了价值生成的复杂性场域逻辑,确证了价值本质之最深刻的社会(实践)性蕴涵,以及整体性意义上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变革对于美好生活的实现等所具有的最为基础、最为根本和革命性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2]   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框架的反思与批判 [J].
邓正来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 (03) :5-9
[3]   布迪厄的“场域-惯习”论附视频 [J].
毕天云 .
学术探索, 2004, (01) :32-35
[4]   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冲突与人文精神(笔谈) 价值观的人文本性 [J].
李德顺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 (06) :5-7
[5]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N]. 闻言. 人民日报. 2017 (006)
[6]  
社会中的国家[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米格代尔, 2012
[7]  
布迪厄的社会理论[M]. 同济大学出版社 , 高宣扬著, 2004
[8]  
立法者与阐释者[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英]齐格蒙·鲍曼(ZygmuntBauman)著, 2000
[9]  
关于电视[M]. 辽宁教育出版社 , (法)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Bourdieu)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