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近半个世纪来中国西北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被引:91
|作者:

王鹏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杨金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张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何金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王德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陆登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来源:
关键词:
中国西北;
气候;
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3.1 [中气候、局地气候(地方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新、青、甘、宁、陕及内蒙古西部地区)1960—2003年131个测站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及年平均地面风速等资料,分析了近44年中国西北地区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研究表明:近半个世纪来中国西北地区基本都表现为显著的增温趋势,增温速率普遍为0.2~0.9℃/10 a,大部分地区高于0.22℃/10 a的全国平均水平,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相一致,并且在1994年还发生了一次增温突变。西风带气候区年降水量表现为小幅增加趋势,而季风带气候区表现为小幅减少趋势。近44年来西北地区水面蒸发量表现为显著的减少趋势,且在1976年左右发生了减少突变。整个西北地区平均地面风速减少、日照时数减少、平均日较差减少、相对湿度增加及平均低云量增加可能是水面蒸发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649 / 65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青海高原近43年夏季水汽分布及演变特征[J]. 高原气象, 2006, (01) : 60 - 65王鹏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王宝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黄玉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甘肃省专业气象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郭品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李栋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2] 近50年中国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J]. 气象学报, 2005, (06) : 942 - 956任国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郭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天津市气象局气候服务中心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徐铭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气象局苏州市气象台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初子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张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邹旭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李庆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候资料室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刘小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候资料室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 [3] 近40 a中国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同蒸发皿观测的蒸发量变化的关系[J]. 科学通报 , 2005, (11) : 1125 - 1130左洪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李栋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胡隐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鲍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吕世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4] 中国北方的典型强沙尘暴事件(1954~2002年)[J]. 科学通报 , 2003, (11) : 1224 - 1228周自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章国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 [5] 全球变暖、长江水灾与可能损失[J].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02) : 277 - 284姜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施雅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6] 物候对全球变暖响应的研究综述[J].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05) : 714 - 719方修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余卫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 [7] 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J]. 冰川冻土, 2002, (03) : 219 - 226施雅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沈永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胡汝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8] 近47年中国沙尘暴气候特征研究[J]. 应用气象学报 , 2002, (02) : 193 - 200周自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象中心王锡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象中心牛若芸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象中心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象中心
- [9] 减缓全球变暖与温室气体吸收汇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1999, (04) : 71 - 77郭李萍,林而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
- [10] 中国降水极值变化趋势检测[J]. 气象学报, 1999, (02) : 81 - 89翟盘茂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任福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张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