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监禁者行为能力瑕疵实证——基于心理学、司法制度及司法实践的考察

被引:4
作者
陈诚
机构
[1]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关键词
受监禁者; 行为能力; 意思能力; 瑕疵; 实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意思能力是行为能力的基础,意思能力之有无决定行为能力之有无。基于该原理,受监禁者亦应被确认为行为能力缺失主体。该立论之基础在于:受监禁者无法如正常的自由状况时一般及时完整地获取做出真实意思表示所需要的各种相关信息,同时一定时间的监禁对其心理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其理解和认知能力严重受损,难以如常态一般做出合乎常人经验与理性的判断,因此其行为能力将产生瑕疵。以心理学、司法制度学的相关调查研究及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情形为进路所进行的考察,可为本论提供有力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9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一种政治化的法律方法——对昂格尔法律方法论的解读 [J].
孙笑侠 ;
周婧 .
环球法律评论, 2007, (04) :14-25
[2]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M]. 人民邮电出版社 , (美) 津巴多, 2007
[3]  
民事主体理论与立法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尹田著, 2003
[4]  
民法总则[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王泽鉴著, 2001
[5]  
心理学教程[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王振宇主编, 1998
[6]  
民事主体论[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罗玉珍等撰, 1992
[7]  
Cruel and Unusual Punishment of the Mentally Ill in California's Prisons: A Case Study of a Class Action Suit[J] . Donald Specter.Social Justice . 1994 (3 (5)
[8]   REEXAMINING THE CRUEL AND UNUSUAL PUNISHMENT OF PRISON LIFE [J].
BONTA, J ;
GENDREAU, P .
LAW AND HUMAN BEHAVIOR, 1990, 14 (04) :347-372
[9]  
National study of jail suicides: Seven years later[J] . Lindsay M. Hayes.Psychiatric Quarterly . 1989 (1)
[10]  
中国法律年鉴1996 .2 中国法律年鉴编辑部. 中国法律年鉴出版社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