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0年中国退牧还草工程区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和质量及其动态变化

被引:37
作者
张海燕 [1 ,2 ]
樊江文 [1 ]
邵全琴 [1 ]
张雅娴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退牧还草工程; 宏观结构; 生态系统质量; 时空分布; 动态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本研究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空间信息技术为支撑,基于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通过多源数据融合、生态模型模拟和尺度转换手段,分析中国退牧还草综合治理工程区2000-2010年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和质量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探讨生态系统变化的自然和人文驱动机制,为退牧还草工程的生态成效评估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0年,草地生态系统面积保持平稳,生态系统宏观结构稳定,但局部区域仍存在草地与农田、湿地和荒漠间的相互转化;2)研究区草地退化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植被覆盖度略有增长,叶面积指数略呈波动式增加,净初级生产力呈显著上升,草地植被呈现恢复转好态势,生态系统总体质量有所提高,生态环境向良性演变;3)研究区生态状况具有空间差异性,总体转好,局部变差,各亚区整体水平排序为内蒙古东部退化草原治理区>青藏高原江河源退化草原治理区>新疆退化草原治理区>蒙甘宁西部退化草原治理区;4)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有利于草地保护,气候暖湿化促进植被生长与恢复,人类活动干扰局部地区生态系统,三者共同影响研究区总体生态状况。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5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内蒙古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效与问题研究.[D].魏松.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 12
[2]  
西藏自治区土地利用.[M].西藏自治区土地管理局[编];.科学出版社.1992,
[3]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continuous LAI data sets based on an integrated filtering method: Examples from North America.[J].Hongliang Fang;Shunlin Liang;John R. Townshend;Robert E. Dickinson.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2007, 1
[4]   2000-2010年中国退牧还草工程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J].
张海燕 ;
樊江文 ;
邵全琴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07) :840-853
[5]   近45年长江黄河源区高寒草地退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J].
杜际增 ;
王根绪 ;
李元寿 .
草业学报, 2015, 24 (06) :5-15
[6]   1990-2010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的扰动(英文) [J].
赵国松 ;
刘纪远 ;
匡文慧 ;
欧阳志云 ;
谢正磊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15, 25 (05) :515-529
[7]   基于遥感技术的全国生态系统分类体系 [J].
欧阳志云 ;
张路 ;
吴炳方 ;
李晓松 ;
徐卫华 ;
肖燚 ;
郑华 .
生态学报, 2015, 35 (02) :219-226
[8]  
基于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的1961—2012年阿勒泰地区干旱时空演变特征.[J].吴燕锋;巴特尔·巴克;李维;魏小琴;加依娜古丽·窝扎提汗;Rasulov H;.应用生态学报.2015, 02
[9]   1982–2010年中国草地覆盖度变化及其与水热因子耦合性研究(英文) [J].
周伟 ;
刚成诚 ;
陈奕兆 ;
穆少杰 ;
孙政国 ;
李建龙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14, 24 (04) :593-611
[10]  
Remote sensing based monitoring of interannual variations in vegetation activity in China from 1982 to 2009.[J].LI Fei;ZENG Yuan;LI XiaoSong;ZHAO QianJun;WU BingFang;.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2014,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