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兼业化与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基于家庭内部分工的分析框架及政策含义

被引:15
作者
陈会广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
关键词
农户兼业化; 家庭内部分工; 农村土地制度; 制度变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基于家庭内部分工的框架,将农户看作两个人的生产系统,讨论了家庭内部分工与专业化对农村土地流转、土地调整两个重要制度变量的影响,研究了农户兼业化对土地制度选择的意愿及其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政策意义。Probit模型的计量结果表明,农民家庭内部分工降低了土地流转意愿;在家庭人地比的一定范围内农户响应人地比例的变动而选择土地流转的意愿比土地调整要更为强烈。研究的结论是,男性和女性人力资本在非农就业的差异,以及兼业农户没有降低农业产出的效率特征,决定了具有比较优势的分工使兼业农户不会轻易放弃土地承包权;分工经济使农民对现有土地家庭承包制的利用程度的重要性超过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潜在利润,农户的反应倾向于选择土地流转应对稀缺的土地要素禀赋对土地调整的压力;农户的制度选择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受家庭内部分工预期收益所左右,形成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和锁入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4 / 20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53 条
[1]   农户兼业对农地利用效率与农地流转的影响——以湖北省荆门市为例分析 [J].
黄大学 .
当代经济, 2006, (04) :62-63
[2]   农户兼业及其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一个分析框架 [J].
贺振华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6, (02) :72-78
[3]   河南省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对422户农户和262名乡村干部的问卷调查 [J].
李鑫 .
河南农业, 2006, (04) :8-9
[4]   制度化了的“半工半耕”过密型农业(下) [J].
黄宗智 .
读书, 2006, (03) :72-80
[5]   中国农业的发展动力:生物技术进步、市场化和土地租赁 [J].
罗思高 ;
黄季焜 ;
大塚启二郎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01) :16-29
[6]   农村土地制度的多样性选择 [J].
彭美玉 .
财经科学, 2006, (01) :93-98
[7]   土地调整、地权稳定性与农民长期投资激励 [J].
许庆 ;
章元 .
经济研究, 2005, (10) :59-69
[8]   农户兼业化:基于分工视角的分析 [J].
向国成 ;
韩绍凤 .
中国农村经济, 2005, (08) :4-9+16
[9]   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劳动力流动——长期性、效应和政策 [J].
蔡昉 ;
都阳 .
学术研究, 2004, (06) :16-22
[10]   劳动力流动:中国农村收入增长的新因素 [J].
马忠东 ;
张为民 ;
梁在 ;
崔红艳 .
人口研究, 2004, (03)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