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权力、符号资本与中国高等教育的等级性和同质性——以新中国成立后的三次重点高校政策为例

被引:28
|
作者
栗晓红
机构
[1]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学系
关键词
国家权力; 符号资本; 高等教育场域; 等级性; 同质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高等教育结构具有等级性高与同质性强的特征,既不同于等级性和异质性都高的美国高等教育,也不同于等级性低的欧陆国家的高等教育。已有研究对于美欧等国家的高等教育结构特征及其差异做出了解释,但是难以解释中国的情况。本文借鉴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提出一个国家权力型塑高等教育场域的解释模式。国家在高等教育场域创设多种与经济资本挂钩的符号资本,垄断其授予数量和方式,从而导致各校间符号资本和经济资本的总量和构成产生分化,并据此形成陡峭的分层结构;对符号资本的授予没有局限于某个高校群体,而是逐渐扩大自己的授予范围,从而使绝大部分高校把获取符号资本及其背后的经济资本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导致它们彼此之间同质性很强。本文运用该理论,以新中国成立后的三次重点高校政策为例,描述和分析了符号资本对中国高等教育场域结构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34 / 150+190 +190-191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